五十三、交付定制芯片设计软件

徐光亮跟王箐现在就跟普通的小夫妻差不多,同吃同住,两个人早上一起起床穿衣服,一起跑步,一起吃饭,一起上班,当然一般情况下都是先把王箐送到公司他才会到自己的公司去。

有些时候也会因为王箐的诱惑而耽误了跑步时间,索性都是运动,效果也不差——可能吧?

回来这几天,徐光亮又给高畅国加担子了,那就是设置纳米碳管制备实验室的建立、光电以及材料实验室的建立,还有就是传统光刻机那里也需要一些技术方面的授权,需要出去购买,总之,林林总总的,事情不少。

聊完了工作的事情,徐光亮又处理了脑洞杯之后的一些脑洞,总体来说,并没有什么让人惊喜的发现。最有价值的就是多模组芯片结构——从本质上来讲,这种芯片跟传统芯片没什么不同,他提倡的是放大芯片,进行模块化立体组装,然后放到合适的平台上,比如单独弄出一块地方专门放芯片和散热器等的方式,可以绕过高精度光刻机的封锁。

这个办法似乎可行,可惜不适合手机,电脑虽然适合,但是没有人会想买这种芯片,别人家集成度到了三十二纳米了,你这才到六十四纳米,这不合适。

徐光亮之所以认为它是惊喜,而是这种模块化拆分的理念算是有点启发,比如说日后芯片到达了瓶颈期,而芯片又需要更多的功能和计算力,在空间有限的的时候,那么这个想法倒是可以考虑。现在徐光亮仅仅是将其记住,其他的再说。

纳米碳管的制备实验室运作起来比较快,这个东西说起来实际上就是一个钱的问题,现在这个东西的制备有很多种方案,但是大多数都是费钱,所以才卖的贵。

而徐光亮并不需要大规模的生产,所以只需要一个小型的制备机械就可以了,不过由于纳米碳管也是属于有毒的——原因跟伺服电机永磁体一样的,都属于细小悬浮颗粒危害,所以需要符合防护的实验环境以及人体防护,这才是花钱的大头。

有了上一次的经验,高畅国仍然定的是汉斯的产品,这次定了好几套,毕竟还有光刻机实验室以及徐光亮后期要准备的光子芯片实验室,总之后面可能徐光亮要建立很多类似的实验室,都要用到这个东西。

这么多订单,汉斯那边也非常重视,毕竟欧洲的经济这两年不算景气,这么大的订单,值得他们重视。虽然功能要求不大一样,不过核心都是超静室和防颗粒危害和泄露的,实现起来也不困难,这对于汉斯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那边实验室还在建设,徐光亮这里已经开始了招聘工作。

徐光亮的招聘也跟一般的招聘有区别,他不需要按照普通实验室的方法进行招聘——按照一般的模式,应该是找到一个总负责的科技大牛,然后让他带领实验室进行试验。有了预知的能力,徐光亮不需要这么做。

而且徐光亮在这个方面并没有什么积累,毕竟他也是去年(过了元旦,这时候算是10年了)开始投资一些实业,要说现在就有什么影响力那是不可能的,因此请技术大牛的可能性是没有了。而普通的教授徐光亮也不需要,所以徐光亮选择的则是一些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