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页

顾明朝对着时于归的问题摇了摇头。

“微臣不知, 阿瞳年幼时生过一场大病, 连自己都不太清楚了。”

时于归点了点头, 又问道:“你有没有发现他好像……有点不太一样,容貌上。”

顾明朝下意识食指一动, 他没想到公主竟然察觉到这点。阿瞳瞳色虽异常,但平日里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

他也是凭借这点疑心过阿瞳的来历, 但他调阅户部各大州县人口失踪案卷也没发现这等特征的人。

时于归见顾明朝不说话, 自顾自地说下去:“我曾听大食人说过,大食国西北面有一个地方,人人都是绿眸棕发, 深目高鼻。”

“年前长安城来了一个外邦番团, 里面有一个人也是绿眸棕发, 只是他瞳色更深一点, 自称是流浪者,被一个强大的国家灭国后,不足一万的亡国人开始流浪, 大部分都往东边去了。大英是他们最终的目的地。”一直站在后面的长丰开口说道。

习武之人,目光锐利,一开始便发现阿瞳异样, 只是多年来闯南走北,大英胡汉平等政策由来已久,来大英贸易的各国胡人数不胜数,遇到过各式各样的人, 阿瞳的模样分明是一个混血小孩。

“是了,大英军队招人也喜欢这些外邦人,人高马大,力大无穷,如今无数驻扎在边境要塞的军队中,不少投靠而来的外邦人。”时于归师从三师三公,好几次学习过边关风土人情,这些奇异的事情都深深印在脑海里。

胡人落户大英,大部分除了选择胡汉混居的边境,便是人口繁华,包罗万象的长安城周边州县。县衙为他们分发特殊路引,他们可以凭借这个选择士农工商,也可以和大英女子郎君通婚,所生的小孩一出生便会发放路引,最基础的入学之事也会和大英小孩相同。

“他是孤身一人在长安城?”三人入了时于归的院子。春日暖暖,屋内早就挽起竹帘,蔷薇露的熏香淡淡地弥漫在屋内。美婢见公主入内,便放下竹帘,换上纱帘,一席画着春色满江南的屏风被抬了出来,立在书桌边上,日光照下,罩出一种朦胧的春日微醺之色。

立秋在角房内烧好水,泡了茶端入屋内,对着时于归和顾明朝行礼,奉上茶水果干后便退了出去。

顾明朝盯着那盏碧绿茶水,水波微微泛着波光,时于归的问题在他脑海中萦绕数遍,他听到自己轻声说道:“阿瞳年幼入长安,身边并无他人,因着无路凭,多赖盛尚书体恤,这才在刑部安家。”

时于归握着茶杯的手无意识地一动,点了点杯壁,不说话陷入沉思中。春光洒在她白皙的指尖,被赤茶色照应得宛若白玉。

“顾明朝。”时于归突然抬头看向对面的顾明朝,她明白顾明朝这话是什么意思了,直截了当地问道,“你上次说过你破长乐寺一案是因为一个小孩。”

“我之前看过刑部办案流程,人证皆需签字画押及提供路引文凭,上次你和太子哥哥说了之后我特意查过。”时于归面无表情地看着他,嘴角露出意味深长的笑来,“这一栏却是,理由是人证年仅十岁,并无路凭。”

“我有件事情一直想不明白,案卷中,长安市拐卖的人口女子三十,十三四岁的男孩有八个,从未有一个小孩,为什么会有一个小孩逃出来。十岁是一个很尴尬的年纪,再大一点可以当做一个劳力,再小一点也可以称呼为幼童,大英正常十岁幼童,大多和了缘差不多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