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5页

“对!”李丽表示赞同:“他们站在一个技术高度上,眼里主要对手还是苏联,所以对我们的戒心虽然有,但还是处于次要地位,同时也认为我们距离航母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各方面原因交织起来就促成了一笔交易。”

美国军方所不知道的是,“墨尔本号”这个空壳对于他们来说也许不算什么,但对于才刚刚开始起步的我们来说,那无疑就是一个很好的经验并且有很多地方可以学习。

就像我看到的那些军工研究人员一样,他们走上了“墨尔本号”后就如获至宝的拿着各种仪器进行测量……水上的水下的,都派出人去测个清楚,甚至还有许多人围着苏联技术人员问东问西的。

不过我想,这些苏联技术人员也许也比较尴尬……他们中虽然有部份人上过航母甚至还参与了航母的工作,但苏联航母与英国航母的设计思路有很大的不同,何况现在他们面对的还是一个航母空壳,所以许多东西也只能靠推测。这可以从那几名苏联技术人员也时不时的互相讨论一番可以看得出来。

但很明显,这并没有影响到军工的热情,他们依旧兴致勃勃的用仪器仔细扫描纪录船上的第一个地方,就像考古专家突然发现了一座几千年前的古迹一样。

由此也可以知道军工和部队的思想还是有些不一样的,虽然这两者都是为了强军,但军工更多的是考虑能不能学到什么东西或是有什么进步,而部队想的则是能不能打得过!

后来我才知道,军工还专门针对这次对“墨尔本号”的考察启动了一个航母建造与设计的可行性研究项目,他们依靠这些数据按比例建造了一个模型,并用这个模型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和总结。

第七十五章 墨尔本号(四)

军工对“墨尔本号”的测量整整进行了一个多月……之所以要一个多月这么久,是因为他们知道这“墨尔本号”是要拆解并当作废铁回炉的,这就使他们担心万一哪个数据错了以后构建模型的时候对不上。

于是他们就一而再再而三的进行测量并仔细对照。

军工们会这么谨慎也是有道理的,毕竟这是我们好不容易才弄到手的一艘航母,而且应该说是在这特定时期也就是美苏争霸时才能弄得到。

这往后吧……再想从美国阵营里弄一艘来基本是不可能了,而苏联那边也要几年后等到它解体,然后还要辗转卖来卖去才轮到我们。

其原因很简单,这时候的中国既没有多少军事实力也没有多少工业能力,美苏两国对中国的顾忌还不是那么深,等过个十几二十年……别国看到咱们发展速度这么快,或者说不管什么东西卖给我们转眼之间就让咱们给“山寨”了,有这实力谁还敢不防着啊?谁都不愿意地球上出现另一个能够威胁到他们地位的大国不是?!

这也是之后从苏联购买的三艘废航母都几经波折的原因,尤其是被改装成训练舰的辽宁号,据说买到手在拖回来的过程中都因为受到阻挠而在海上耽搁了一年多的时间。

当然,这些事跟我就没有太大的关系了。虽然我是一个现代人,但对航母研究和制作方面的知识却是一片空白,当然也无法给军工们提什么意见,于是在造船厂陪着张司令等人逗留了三天后就返回了基地。

“营长!”没想到这才返回不久就听到李乐清的报告:“船厂来了一个美国人,要不要放他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