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2页

于是杨先进设在苏联方面的办事处很快就开始招收技术人才,甚至这种招收技术人才还不仅仅只是造船业方面的,汽车业、治金业等等,五花八门的什么都有。

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这时代也的确需要这些方面的人才,改革开放嘛,正是大量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加以学习和利用的时候。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打掩护,如果只招收造船业这一项,毫无疑问的会引起苏联方面的怀疑。

也就是说,办事处差不多就是一个连接苏联和中国之间的职业介绍所了。

对于苏联方面来说,他其实也是支持我们这么做的,不管是民间还是官方。

民间方面就不用说了,这时的苏联物价高而工资低,这些技术人才几乎都可以用“生活艰难”这个词来形容了。而咱们中国的工厂却能给他们优厚的条件,再加上低廉的物价,就意味着他们能够养活一家老小。

官方的因素就较为复杂一些,从大的方面来看苏联也有中国搞好关系的需要,小的方面来说,比如可以缓解苏联内部的就业压力,比如可以促进中苏之间的贸易,比如增强中国的实力以制衡美国从而缓解自身在国际上的压力等等。

于是这个计划进行得还算顺利,才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有十余名来自苏联的技术人员被引进入各个岗位。

当然,事情总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其难处主要由于这时的苏联与中国还是处于准敌对状态,百姓甚至官方人员一时半会儿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像之前苏联民航机被劫持时乘客说什么也不肯走下飞机一样……对于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不久之前咱们还是敌人,苏联甚至还在蒙古陈兵百万企图与越南南北夹击中国,而这一转眼间就要让苏联人来中国工作,这在心理上还是很难接受的。

在这一点上杨先进就做了很多的工作,比如在苏联方面进行大量的宣传并组织苏联有意向的技术人员飞到中国考察什么的,这时候我们在苏联被劫持的民航事件就派上用场了,先把这事跟那些苏联人一说,接着再免费带着他们到中国来的考察一番,最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消了他们的疑虑。

而这第一批仅仅只是个开始,因为我们知道还有相当一部份苏联技术人员是在观望中。很明显的是,当在中国工作的这些苏联人在跟家人的联系中时不时的透露些这边的薪资情况及生活的时候,不用多久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技术人员由苏联往我国方向流入。

原本我还以为这事情就此差不多也就告一段落了,接下来就是按部就班的进行随着时间往后推移慢慢积累技术和人才就是了。但很快就出现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惊喜……

这天早上我正与战士们一起五公里越野……话说这段时间坐办公室也坐得太久了,体能已大不如前,有时我都在担心,要是再像上次一样不得不投入到战场中去的时候,自己还有没有以前一样的状态。

不过让我欣慰的是,合成营各个方面的战术已经越来越成熟,各部队的指挥人员对这些战术的指挥也越来越熟悉,现在各个部份都能独挡一面,几乎可以说不用我指挥也都能很好的协同了。

就在我跑得气喘吁吁的时候,身后就追上来一辆边三轮,而且老远就在直叫唤:“营长,张司令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