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6页

这一点的确是有道理的,毕竟真实的战场跟平时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伍登雄手里的炮兵营自然就责无旁贷。所有的干部都相信,合成营之前能够压制并摧毁越军两个炮兵团,那么现在也行。

另一个原因,那就是伍登雄等人有与炮瞄雷达协同的经验。

其实要我说吧,有没有这个经验其实并不是很重要,就像我们所了解的一样,与炮瞄雷达之间的协同无非就是陈维华等人从炮瞄雷达读取坐标数据,然后炮兵营就按照这个数据开炮就是,这与平时的炮仗并没有多大的区别,要真说有区别……那就是与炮兵侦察员的联系少的,与炮瞄雷达这边的通讯员联系多了。

但问题就是我们知道这一点,炮兵四师的干部们却不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一致认为……在有协同经验的情况下,最重要、最关键的任务,也就是摧毁越军炮兵的任务还是由合成营来做。

这对于伍登雄等人来说当然不是问题……他们这几天在北京的基地里一天到晚不是演习就是训练差点闷出病来,这一到前线来就痛痛快快的打了一场大胜仗,正直呼过瘾呢,哪里还会拒绝再过一把瘾。

再说了,对于炮兵来说能够摧毁敌人炮兵会有更大的成就感……这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比如做为一名狙击手虽然会以击毙敌人的数量感到自豪,但这种自豪完全不能与击毙敌人狙击手相媲美。

同样的心理,也让伍登雄想也没想就接受了这个任务。

这里最为紧张的当然还是做为主力的炮兵四师。

至于其紧张的原因就不用多说了,就是加农炮的问题。

炮兵四师一共有四个团,分别是一个加农炮团、两个榴弹炮团再加上一个火箭炮团。

按照我军现有的编制,一个炮兵连一般有六门炮,也就是一个炮团要有五十四门炮。

换句话说这炮兵四师原本应该要有一个加农炮团也就是五十四门加农炮。

这个数量原本用于老山一线的战场虽是不足但也不会差太多,再补充个几十门加农炮也就差不多达到要求了。

但很不巧的是炮兵四师不久前刚刚进行过一次精简改革,每个营撤销一个连,各炮连均由六门制改为四门制,也就是一个团的火炮数量由原来的五十四门锐减为三十六门。

要知道我们合成营里的炮兵营,拥有的火炮都有三十门,这都跟炮兵四师一个团的火炮数量差不多了。

这就直接导致了这个计划所需要的加农炮严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