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靠山

从江南来的士子们,各个出手阔绰,也不知道都是从哪来的钱,三十两花出去就和洒水一样。

就算是鼓楼街一些高档青楼,住上一夜百两的这种天价,现在也是供不应求,甚至都排到了下个月。

在这种情况下,温和手段根本起不到任何效果。

因此,户部的第二板斧开始施行。

抓人。

没过几天,户部发现打棍子屁用没有,立即就向各地州府县发布了新的公文。

对于各地方,主要是严控因京师物价浮动造成的物价上涨。

京师户部规定,各地清吏司上缴上来的各种货物,从此以后都需要同时上报清单,严格分类,不同分类的货物,不得同其他的物品混合。

每一项货物,都务必标注清楚从前三个月内的地方物价,并表明上缴货物的质量,防止以次充好,混乱物价。

还有一条,是户部尚书金廉补充的。

即上报于京的货物清单上,需得由各地清吏司官员署名,加列籍贯单位,户部会据此查验,若物价、质量有所出入,则报给刑部查办。

现在刑部的尚书是江渊,这也是个狠角色,在景泰元年至今的京师官场浮动中得以身保,在皇党和文臣集团之间反复横跳。

这是户部对于地方还未曾来得及涨幅的物价的弹压政策,便是未雨绸缪,在治理京师物价前,将地方稳住。

其实金廉提出来的办法,户部官员不是不知道,可却没有人提,其中问题就是户部官员不想得罪太多人。

金廉却不在乎这些,他的性子和于谦很类似,办事起来嫉恶如仇,但为人情商很高,不出于必要,不会去这么得罪人。

但是涉及到大义,却也毫不犹豫。

有金廉提出来,换句话说,便是已经有了背锅侠,户部的官员们自然不会抗拒,直接通过讨论,下放到了地方。

在这第二板斧的第一道公文下,但凡是收到公文后的地方清吏司,都开始按部就班的下方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