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9页

第五,大明帝国需要保卫东辉王国、吉大公国、不丹公国或许还有东孟加拉王国和锡兰王国,同时还要对印度保持足够的军事压力。为此需要在上述国家保持30万人的常备陆军,同时还要建立强大的印度洋舰队,以维持大明海军在印度洋的霸权。

第六,大明帝国需要保卫波斯王国,同时还对土耳其帝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负有义务,需要在中东保持20万人的常备军,同时在波斯湾部署一支中等规模的分舰队。

第七,大明帝国对大理、暹罗、金州、吕宋、爪哇等南洋印支诸国负有义务,同时还需要压制南洋印支土著的反抗。为此需要在上述地区长期驻扎50万人的常备陆军,并且保持一支中等规模的南洋舰队。

第八,大明对日本、朝鲜的安全负有义务,需要在两国保持10万人左右的常备陆军。

第九,大明必须保持太平洋的绝对控制权,必须在太平洋的重要岛屿保持陆军驻军,总数可能达到10万。同时还必须保持一支强大的太平洋舰队。

第十,大明帝国必须在非洲保持军事存在,以便同罗马帝国争夺非洲的控制权。争取占领马达加斯加和索马里,为此需要在非洲保持约10万人的常备陆军。

第十一,大明帝国本土的安全是重中之重,此外还需要保持一支强大的陆军预备队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紧急事件。为此,大明本土的常备陆军当不低于100万人。

这就是说,大明帝国必须拥有600万以上的庞大常备陆军,同时还需要保持可以称霸太平洋、印度洋,争霸大西洋的庞大海军舰队!而且600万陆军中的500万人是长期驻扎海外,因为是大部分义务兵军官也需要定期调动,基本上每三年就要整个儿轮换一遍。就是说每年都要有320万人次以上的大明陆军官兵被运来运去,光是运费就不下一亿元!

600万人以上的庞大陆军,而且几乎还是全球部署,每年花费的军费,恐怕怎么也不会少于20亿元,而维持一支称霸全球的海军所需要的费用,至少也要10亿华元。如此庞大的军费开支,对大明帝国本身的财政将构成巨大的压力。如果一定要如此实行,就必须由大中华各国分担。而大中华诸王们和他们的政府还有民众,不用说了,肯定不会那么痛痛快快掏钱——毕竟这些军队都是朱国雄的这个大明皇帝的财产……

当然了,并不是说,大中华诸王都愿意自己维持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这个枪杆子同时也是个吞金兽啊!而且大中华诸国中除了大明帝国之外人口都不算多,维持过多的军队对国民也够成了巨大的负担。

依着诸王的如意算盘,他们是要保持一定武力以自保的,同时又要将主要的国防责任甩给大明帝国。至于分摊军费的事情,大家都是很不情愿的。

而大明皇帝朱国雄在看到这份清单后,顿时就打消了在大中华诸国保持强大军事存在的想法了——如果排除在未来用武力迫使大中华诸国加入大明成为郡县的可能性,大明帝国根本就是“基本免费”的向大中华诸国提供安全保障嘛!

所以朱国雄和大明内阁反复磋商之后,拿出的意见是大明帝国需要保持全球第一强大的海军,同时拥有一支100万人左右的常备陆军,再完善一下国民动员体制就足够了。

对于大明帝国这样一个拥有六亿人口和两千多万人口以及世界第一工业规模的超级大国而言,陆上霸权是毫无问题,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和大明帝国拼陆军的消耗。哪怕是罗马帝国也不会有这样不切实际的幻想,唯一的机会就是和大明拼海军。毕竟整个西方世界的工业实力总和还是比大明帝国强大一些的,他们只要在海上将大明击败,自然就能让大中华帝国分崩离析,而后再设法各个击破。

因而对大明帝国来说,世界第一的海军是必须要存在,同时也是必须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至于在北美、南美、中亚、印度、中东和白人全面对抗的责任,则尽可能推给大中华诸国,让他们去维持强大的陆军,承担在一线对抗的义务——这不就是大明帝国在海外建立诸夏国的初衷吗?而且由四华诸夏自己去维持陆军,还比由大明帝国承担海外驻军的成本要低得多。起码可以省下每年一亿多的运费,而且还可以搞寓兵于民,就像现在的东华、西华一样不是挺好的?北美这一战,虽然打出了胡安和东华军的威名,但是也大损了东华的元气!而这个道理,诸夏之王们大多也心知肚明……

朱济世瞅着自己的这群各怀心思的儿子和干儿子(德川家幸和郑隆算是朱济世的义子),微微一笑,又道:“大中华帝国不是大明一家的,而是大中华诸国共同的,大家应该一起出力维护,而不是事事仰望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