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6页

朱国光刚刚顺道去了趟通讯中心,给王伯恩带来了最新的消息。主力舰队是在昨天晚上趁着夜色离开兴明港的。这座位于后世汶莱国斯里巴加湾的港口在开战之前是军民两用的,不过现在已经成为了南洋舰队的前沿军港,被大口径岸炮层层保护,港口内还有可以修理船舶的大型船坞。而且其方圆20公里之内,包括兴明府城,都成了军事禁区。被陆军严密封锁起来了。但是为了绝对保密,舰队还是在夜间离港,潜伏进了南中国海深处。等待英国东方舰队离开新加坡的消息。

毫无疑问,英国东方舰队的轻型巡洋舰是非常活跃的在南中国海南部活动。庞大的护航舰队肯定会被它们发现,英国的轻型巡洋舰上也有电台,消息会在第一时间被送到阿瑟·胡德上将的案头。

而大明的南洋舰队,同样在马六甲海峡的出口处部署了几艘轻型巡洋舰——都是2500吨的香港级快速巡洋舰,不大适合参加舰队决战,所以专门用来执行布雷、侦察、骚扰和护航等任务。朱国光就曾经率领过几艘这样的巡洋舰在马六甲海峡入口处和英国人较量过。还击伤过几艘,但是很可惜没有击沉的战绩,在没有可靠的穿甲爆破弹的情况下,海战就是这幅样子,打伤容易击沉难!

在十二年前的俄奥土战争中,甚至有木壳风帆战列舰被铁甲舰用实心穿甲弹打了十好几发都不沉,最后只好将之撞成的战例。现在英国战舰都装了撞角,还迷恋于舰艏对敌的原因就在于此。

可是大明海军军械局一直以来却对舰艏对敌和撞沉敌舰不屑一顾!在英法等海军传统强国看来,这是因为中国海军高层思想保守,还停留在风帆战列舰时代。但是朱国光却知道,大明海军的纵队战术和侧舷迎敌原则完全是他老爹朱济世坚持的结果……真是有些外行指挥内行了。

不过在朱国光参加了多次实战之后,他也觉得侧舷迎敌的纵队战术相当可取,至少方便指挥,容易保持队形进行机动,而且也能集中使用火力。唯一不足的,则是缺乏一锤定音的火力,又没有撞角可以去撞。所以打了很多次海战,也没有一艘击沉,真不知道这一次的运气会不会好一点?

就在朱国光祈求好运降临的时候。在新加坡,英国东方舰队司令官阿瑟·胡德上将正在胸前画着十字感谢上帝赐予的好运。因为从他所在的东方舰队陆上司令部办公室的窗口望出去,可以看到三艘山岳一般的巨大舰体!英国皇家海军最新也是最强大的铁甲舰“印度女皇”号、“雷米利斯”号和“皇家橡树”号已经全部抵达新加坡港,编入了东方舰队!

这三艘战列舰的舰型和排水量都是一致的。全长都是108米,舰宽269米,平均吃水84米,看上去显得很胖。这是因为三舰的舰舯靠近舰艏的部分安置了巨大的斜连式的露炮塔,露炮台内则安放了三门16寸28倍径的巨炮——这谈不上是“三联装”,不过是将三门架退炮安放在了一座露炮台内,这也是三艘军舰长得那么胖的原因之一。

而斜连式的炮塔安置方式则是另一个让舰身发胖的原因。历史上满清北洋水师的“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的炮塔也是这样安置的,都位于舰舯稍微靠前的位置,两座炮台一座稍稍靠前,一座稍稍靠后,边缘几乎连接在一起。真是奇形怪状!不过这样安置炮塔的目的却是很明确的,就是要让两座炮塔的6门大炮可以全部瞄准前方。此外,还有10门6英寸速射炮,14门47机关炮,7具14英寸白头鱼雷发射管。

三舰的空载排水量都达到了14000吨,满载排水量15500吨。拥有两台3汽缸立式三胀式蒸汽机,3轴双舵,采用8座单头圆筒锅炉,正常通风时的功率为9000指示马力,强压通风时为11000指示马力,可以提供最高16节的高速度。最大载煤量为1490吨,在10节的航速下可以连续航行4800海里。

装甲则采用了相当新颖的复合装甲方式,舷侧主装甲带长约75米,高264米,其中水线以下延伸152米,舷侧中部主装甲带最厚处达457毫米的钢面铁甲,然后分别以406毫米和356毫米向前和向后递减,内里是102-203毫米厚的柚木支撑层。舷侧上部是厚102毫米(长45米x高约2米)的钢面铁甲,舷侧装甲的总高度约45米(水线以下16米,水线以上29米)。

和这三艘“印度女皇”级几乎同时到来的,还有一封来自“冒险”号轻巡洋舰的电报。一支数量在50艘上下的大明海军护航舰队已经离开了金兰湾,正在向南挺进,其中包括约25艘蒸汽帆船。

它们一定是想穿越巽他海峡去给吉大港的中国军队运送补给。阿瑟·胡德顿时就猜到了这支中国舰队的目的。就在12个小时之前,威尔·海明指挥的印度军刚刚将大约9万中国军队堵截在距离吉大港不过90多公里的费尼。而在吉大港,则有另外近10万中国军队,他们在之前对吉大港的攻击中消耗巨大,必须补充好弹药和重装备,才能继续北上去给被包围的那9万中国军队解围。

第1403章 浩瀚大洋是战场 三

马六甲海峡出口,林加群岛外海,“香港”号轻巡洋舰上,东乡平八郎从远处冲天而起的浓烟上收回了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