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6页

而想要逼英国东方舰队出港决战,或许只有开启澳大利亚攻略和攻击新加坡要塞两个方法。

对于前者,大明海军部认为,光是攻略爪哇岛还不一定能逼出英国舰队。毕竟爪哇也不是英国殖民地。而要攻打澳大利亚又不是几千几万人的军队可以得手的,起码要动用二三十万大军,这可就牵涉到海上运力的分配——大明本土到澳大利亚的距离可不比去北美近,而且相当一段航道是在英国破交舰艇的威胁之下,必须出动海军护航,这样又会分散海军本来就不算充裕的兵力。

另外,即便大明开始澳大利亚作战,英国也不必心急火燎动用东方舰队来打没把握的决战,他们完全有时间将本土舰队的主力调往东方,然后以兵力处于优势的舰队同大明海军决一胜负。因为攻略澳大利亚的作战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根本不可能一鼓作气把兵力投送到人口密集的澳大利亚东南部。

至于攻击新加坡,大明陆军总参谋部却觉得很难在短期内取胜。因为英人在新加坡要塞的经营不是一天两天,而是长达十余年!整个要塞区并不仅限于新加坡岛,还包括柔佛海峡对岸的大片地区。整个要塞防御地带,都是堑壕纵横,碉堡林立,铁丝网、鹿砦密布。还部署了数以千计的大炮和超过15万人的守军。整个就是一只卷起来的钢铁刺猬,没有几个月的时间和几十万人的伤亡,根本填不下这个要塞。虽然明军已经制定了攻略马来亚的计划,但是新加坡要塞暂时还不会动。

因而,大明海陆军现在都赞成在印度冒一下险,如果正能把印度土邦的造反精神煽动起来,或许能让英国人的阵脚大乱。到时候,无论攻击澳大利亚还是打新加坡都会容易许多。

“若要弄险,也不能直接潜越那加丘陵,还是要和英人打一场堂堂之阵,先摸清英人的虚实再说。”左宗棠也知道强攻新加坡或是开启澳大利亚作战的难度都很大,相对来说还是扰乱印度更容易一些。“另外,靠20000人攻略阿萨姆也不保险,最好出动10万人以上的大军,统兵将领也宜用吴长庆这样的老将。”

“这样也好,先让大理王打一下,探探印度军的虚实再说。”朱济世思索了一下,点点头同意了左宗棠的建议。

第1384章 六成把握

朱国卫所在的位置依然是最前线,并没有听从父亲的命令返回阿瓦去坐镇。

他是在3月1日接到西南方面军要求他击破当面之敌的命令。哦,这个命令不是给他的,而是给刚刚带领一个20000人的支队从瑞保一路风尘仆仆赶来的第18山地军军长吴长庆的。两方面合兵之后,已经有了40000大军,不过古灵庙北面的印度军也得到了增援,总兵力也不下于40000人。

而那位被朱国卫甩在阿瓦王城的大理陆军总司令刘永福却没有赶到古灵庙,他已经被上下缅甸各处的混乱局面绊住了。安南人的乱军还穿着明军的灰色军服到处破坏。

这些安南人都是完全绝望的亡国之民了,在他们的老家,大明的南北交州省,现在几乎已经没有自认为是安南人的民众了。那个小小的安南公爵自治领,也在1874年安南公潘清简死后初成为大明皇帝的直辖领土——这是潘清简本人的遗愿,因为经过十余年极度贫困的折磨,自治领内的安南人不断离开,到1874年时所剩余的人口已经不足15万。安南这个民族,算是走到了消亡的边缘。

没有了民族自然也不能奢望复国,依附英国和缅甸的安南流亡者的军队现在已经沦为了英人的雇佣军。只是为钱卖命,巴不得能有个饱掠的机会,狠狠捞上一笔好去印度当个富家翁。

所以威尔·海明让他们伪装成明军烧杀抢掠的命令得到了很好的执行。一开始这些人还是在上缅甸作乱,随着大理军和明军的压迫,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又窜入了下缅甸。一边杀掠一边向尚在英人控制下的阿拉干撤退。而英人在撤离下缅甸的时候同样没有少搞破坏。经过这两方面的烧杀,上下缅甸的社会秩序已经荡然无存,盗贼横行,田地荒芜,稍微安定一些的大中城市里则挤满了难民,给接管地盘的大理王国造成了极大的麻烦。不得已之下,刘永福只能坐镇阿瓦,调兵遣将四处讨伐,期望早日恢复秩序。至于上下缅甸的农业生产……可就不是刘永福能想的了,妙香高原上的人们已经苦了几百年,都眼巴巴望着这些富饶的平原呢!由妙香人组成的大理王国临时内阁,现在正在筹谋重新分配全国的耕地,这乱子有的好闹呢!

大理国内的乱局一时半会儿没个头,也就意味着大理军和明军短期内很难从大理国得到多少补给,同英印军的战争要尽可能的快的结束,早一天杀到阿萨姆的地盘上去,就能早一日因粮于敌。

所以朱国卫和吴长庆会师以后,没有耽误片刻,立即就抢先对在古灵庙城北密沙河畔展开的英印军发动了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