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页

朱国杰朱大公爵的这番话让后世香港岛上的爱国商人们听到一定会晕过去的。好端端一个地产岛,不知道多少万亿的产值,就被他这个自以为是的公爵给弄没了。活脱脱把一个地产岛搞成了朱家坡,真是太不像话了!

这个时候,兄弟俩已经到了楼下,朱国雄欣赏地看着哥哥,似乎从他身上发现了什么对自己很有益的事情。现在朱济世可是在推行什么“百亩农场加城市化”的。将来光是汉地就要有3亿农人进城,那么多人进了城住在什么地方可是大事情啊!不可能永远住在工厂宿舍里面吧?而且中国人都是喜欢产业的,有了恒产才能安心,安了心才容易统治。要是3亿人连香港这样的排屋都住不上,这个国家能太平得了?英国的宪章运动,欧洲的1848年革命,恐怕早晚都要在大明的土地上一一上演吧?不行,大明国内将来也要向香港学习,多建些排屋然后低价卖给工人阶级。呃,总归要摆摆平才行啊……

……

朱国雄想着摆摆平的时候。俄国的亚历山大二世也在和儿子尼古拉皇太子说着同样的问题。

“尼古拉,你以后一定要牢牢记住,东罗马——俄罗斯帝国的基础不是别的,就是农民!俄国农民是帝国的基石,帝国一定要牢牢控制住他们。不能让他们得到真正的自由。也不能让他们没有地可以种!否则,我们的帝国就会分崩离析……所以,像大明帝国那样拆散集体农庄,搞家庭农场的做法,在俄罗斯是不行的。而且,我认为大明帝国早晚也会吃苦头的,这几乎是一定的!”

沙皇父子正在君士坦丁堡的恺撒宫中讨论着俄国的三农问题——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当然是非常关心农民的,就像一个慈祥的……父亲!呃,俄国人一直称沙皇为父亲,称女皇为母亲的。而亚历山大二世可能是一个真的关心“孩子们”生活的好父亲。不像他的对头朱济世那样,从来没有把老百姓放在心上,就知道创造资产阶级,拉拢资产阶级和走资本主义道路。就是个不折不扣的走资派!

“父亲,您认为大明帝国在未来有可能发生革命?”尼古拉皇太子感兴趣地问。

沙皇将手中一份俄国大使馆发来的密报丢在办公桌上,似笑非笑地道:“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朱济世太不重视中国农民了……他不仅要逐步解散现有的集体农庄,将之变成家庭农场。而且还计划在大明本土(指汉地18省)实行同样的制度。准备扶植约1000万个家庭农场,将汉地的耕地逐步集中到这些农场手中,同时将多达3亿农民驱赶进城,把他们变成无产者!这难道不是在自掘坟墓吗?或许朱济世活着的时候不会出什么事情,可是他死后,大明帝国一定会分崩离析的。因为这个帝国是没有坚实基础的国家。”

“富农可能成为基础吗?”尼古拉皇太子有些不确定地道。“可能会有两亿左右的富裕农民,另外还有几百万资产阶级。我想,他们可能成为帝国的基础吧?”

“不,资产阶级不可能成为基础。”沙皇冷笑,“尼古拉,你一定要警惕这些人。至于富农……呃,他们倒是可能成为基础。但是他们阻挡不住更多的失去土地的无产者所掀起的波澜。欧洲许多国家都吃过类似的苦头,大明帝国也难逃此劫!”

第1253章 依靠谁?

俄国的农民几百年上千年来,都给人一种任劳任怨和老实巴交的印象。以至于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父亲尼古拉一世认为俄国农民善于忍耐压迫,因而可以继续支撑农奴制这个明显过时的制度。而亚历山大二世虽然意识到农奴制必须废除,但是他对俄国农民基本认识还和他老爹一样,认为他们才是俄罗斯帝国最坚实的基础——一个一心要走西欧式资本主义道路的俄国沙皇,却顽固的认为俄国农民比资产阶级更加可靠,真是有些滑稽。不过,这样的看法在亚历山大二世的时代,却是非常普遍的。

“父亲,如果大明帝国必然会在未来崩溃,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有所准备?”尼古拉皇太子轻轻咳嗽了两声,随着天气转凉,他的身体又有些不适了。“要不我们不要和他们签署《俄中划界协议》?”

现在曾国藩和曾纪泽父子正在君士坦丁堡和俄方谈判划界问题——双方已经就“转让”东西伯利亚和东南哈萨克草原的问题达成了一致。大明帝国将以价值1000万英镑的钢轨换取这两块地盘的所有权。不过具体怎么划分边界线还是需要谈判的,因为双方的军事分界线有些模糊不清,毕竟这条分界线已经超过了10000里,大部分不大重要地区是没有驻扎什么军队的。两边的大军,都驻防在一些比较重要的据点里,平时也就是用巡逻队显示一下“主权”罢了。

“协议还是要签的,朱济世今年只有47岁,据说身体非常的好,从来不生病,恐怕20年内都听不到他的死讯。”亚历山大二世有些忧郁地看了儿子一眼——朱皇帝大概还可以活二三十年甚至四十年……可自己的这个皇太子呢?他的肺结核可是不治之症啊!

“西伯利亚的边境线要坚持大致以叶尼塞河和萨彦岭为界……呃,可以以叶尼塞河西岸为界,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再让20俄里。至于萨彦岭也不要求共有,可以全部让给中国。”亚历山大二世皱着眉头思索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