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页

“士绅……”朱济世吸了口气,已经明白了罗泽南的意思。义务教育不仅是负担,同时也是一笔利益!算上民众的负担和政府的拨款,总有8000万元以上的经费。而这笔经费中的至少70%是用于汉地乡村的!这笔高达五六千万的经费由谁来支配,将会直接决定他们的屁股坐在谁一边。

看到朱皇帝不言语,罗泽南又看了一眼左宗棠,左大丞相开口道:“皇上,如今我大明虽然实行了秀才为官,官方下乡,但是……官与绅共治乡村的局面还是没有破除。许多镇官、乡官甚至是县官,都出身本乡本土的缙绅世家,这官和绅本就是一体的。即便皇上不想让缙绅大户分润义务教育经费的油水,下面的人也未必会照办啊。”

左宗棠的话说得不大中听,不过确实是真话!我们的朱大皇帝领导的反清复明革命就是一场很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走的也不是打到地主分田地的路子,而是用分化拉拢地主阶级办法,求得一个短时间的成功,实际上就是和地主阶级妥协。

但是这后遗症嘛,自然是缙绅大户把持地方了。虽然通过科举改革和政府下乡,让其中一部分士绅失去了特权,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缙绅大族对地方基层的统治。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局面仍然存在!

实际上,任何一个政权,都不可能是最高统治者一个人实行独裁专断,而是必须要有一个或多个特殊利益集团共同进行统治的。在大明这样一个农民占90%的农业国当中,作为农村中上阶层的士绅地主自然是统治者不可或缺的支持者。

即便是像朝鲜那样实行的了土地改革,从经济上消灭了士绅,朱济世以大明天子兼朱氏朝鲜太上王的威权,仍然拿那个由两班豪门子弟构成的日益壮大的朝鲜官僚集团没有什么办法!

无论多么高明的皇上,总归要用官去治理地方和百姓,而且在排除了士绅之后,官员数量就必须大大增加,而官员数量越多,官僚集团的力量就越强大,皇帝对付官僚的办法就越少……顶天就是像朱元璋那样用严刑峻法治官,但是这效果如何,看看前明的没落和腐败就知道了。所以朱皇帝现在也懒得去杀脏官,顶多就是没收非法所得后流放再加个永不叙用。

但是在和士大夫共天下的同时,朱济世并没有放弃对他们的打压和分化——其实中国历朝历代,只有晋朝和宋朝不怎么打压“士”,前者是和士族高门共天下,后者是和士大夫共天下,至于结果嘛……好像都不怎么尽如人意!所以对于“士”采取又拉又压的政策,才是明清两代的办法。而朱皇帝的新明,更是一心向着帝国主义这个资本主义的最高形态发展,士大夫这个阶层,最终是要被历史所淘汰的,现在当然不能任由他们做大了。

第1029章 与谁共天下

“好了,义务教育的事情今天就议到这里了。”

朱皇帝思索了半晌,最后却没有做出任何决定,而是将话题转到了自然灾害上面了。“对了,蝗灾闹得怎么样了?灾民有多少,又有多少人愿意去移民?”

朱皇帝虽然已经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但是对大自然却没有太多的影响力。历史上给山西造成严重损失的大蝗灾,还是在1856年如期来临。蝗灾过后,草木皆难于章免,沿途往往只剩下光秃秃一片!而且由于太行山的遮挡,山西历来是较少发生蝗灾的,因而有“蝗虫不啃山西”的谚语。对于没有经历大规模蝗灾的山西农民来说,面对这场意想不到的灾害更是完全不知所措,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辛苦种出来的庄稼,被数以十亿计虫子啃食的干干净净。

更加糟糕的是,今年的蝗灾还不局限于山西一省,北直隶、南直隶、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均有一定程度受灾。而且蝗灾都是由干旱引起的,即使不闹蝗灾,今年汉地18省的粮食依然会减产不少。

面对如此严重的灾害,一项不大注重救灾,只想利用自然灾害加快汉地人民迁出的朱皇帝也难得给内阁下了旨意:让他们尽可能组织灭蝗,凡是蝗灾严重的地区,必须组织民众进行灭蝗,打开各地的常平仓放粮赈济。

同时,当然也没有忘记加大赈灾性移民的力度……这蝗灾固然是害民的,但同时也削弱了缙绅大户对升斗小民的控制。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殖民地部征召移民的活动,才会得到地方官绅们(当然,已经失去士绅地位沦为普通富户的地主现在要么没落要么向农业资本家转变,不会再去控制佃户,也没有这样的实力)真正有力的配合。朱皇帝又怎么肯放过这个机会呢?

“皇上,现在已经是冬天,蝗虫差不多快冻死了。所以灭蝗的事情已经告一段落,接下去就是赈灾和移民了。”左宗棠的容色倒是平静,他现在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