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页

朱大皇帝在几天前已经颁布了《钦定劳动法》,禁止工人阶级用占领机器或是工作场地的方式进行罢工斗争——在制定这个法律的时候,朱皇帝发现自己被自己颁布的宪法给套住了。因为宪法要保障无产者拥有一定的自由,比如不工作的自由,否则无产者就没有办法自由出售自己的劳动力了,他们就会变成农奴!如果朱皇帝真的制定出这样的法律,很有可能会被势力仍然非常强大的乡绅阶级利用,成为继续奴役贫下中农的工具。

而且,朱皇帝也很难制定一条法律规定落干数量的无产者不能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行使不劳动的自由。因为大明的司法体系是非常粗疏的,从事司法工作的官员数量其实是很少的,根本不可能执行太过细密的法律或者是某种文件……

于是,朱皇帝又发现了这个时代资产本主义国家机器的一个巨大漏洞——官实在太少了!以大明为例,不算那些不过问民政的陆海军,整个大明帝国的官僚,包括警察、捕快和治安官在内,拢共不到38万!平均一千多个老百姓才能摊上一个官……而且朱皇帝觉得这38万个官里面,至少有90%是只知道糊弄事情和捞钱的糊涂官加贪官。

而那个让人闻之毛骨悚然的特务机关锦衣卫,在分离了近卫军和侍卫队(御前侍卫)之后,拢共就只有不到1500人,再去掉管人事的,管后勤的,管档案的,管打杂的,剩下真正奋战在情报和保卫工作第一线的特务,仅仅只有800多个!其中还有一半是派驻国外的,留在国内的不过400多人,主要工作还是监视将领和封疆大吏,用来对付阶级敌人的不知道有没有100个特务?

靠这么一点官员和特务,朱皇帝当然只能建立一个非常粗疏到处都是漏洞的统治网络,根本做不到后世苏联那样的密不透风统治。也不可能对那些尚处在萌芽之中的阶级敌人进行精确打击——要么一扫一大片,重创萌芽中的资本主义社会。要么打死一个漏网一万个,比如朱皇帝刚刚颁布的《钦定劳动法》就是这么个玩意儿。

至于大幅增加官僚的事情,朱济世是想也不敢想的。光是眼下的38万官员,每年就要发掉一亿多俸禄,占到大明财政总收入(包括地方税收)的50%以上。如后世那种几千万人的官僚队伍,这个时代,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足够财力可以去承担的。

“左相,这也是朕要带你出国的主要原因啊……大明的司法和政治改革,任重而道远。而如何改革,还需要结合各方面的智慧,大家一起想办法,朕不能事事包办,而且也包办不了。”

朱济世在那里说得是冠冕堂皇,什么结合各方面的智慧,自大明光复以来,他还不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在改造国家?什么时候真正听过左宗棠的意见?顶多就听听玛丽亚·克莱门蒂娜的话。不过这一回,恐怕连玛丽亚·克莱门蒂娜都不能给出什么有益的意见了。只能拉着左宗棠去欧洲看看,或许可以找到一点对应的办法吧?

左宗棠也不知道有没有搞清楚皇帝老子的心思,就在那里点头道:“皇上说得对,咱们是该好好合计一下大明的司法和政治……臣这些年也研究过他们西洋的司法,绝对还是值得咱们参考的。首先,他们那里的断案官,都是知法懂法的,哪像咱们这里八成的裁判官连《大明刑法典》、《大明民法典》都不背不全。

其次,他们的司法比咱们这样要公正,咱们这里的裁判官就是能背得出《大明刑法典》和《大明民法典》也不大照着办,多半是看人断案,看钱断案。士绅豪商,无礼也是有礼,升斗小民,有礼无钱也没用。”

官员昏聩,司法腐败……这对打击阶级敌人,保卫资产阶级专政当然是极为不利的。比如那个叫胡振国的阶级敌人,朱皇帝可以让锦衣卫去把他肉体消灭,但是要指望大明的司法体系自己发现并且消灭这个阶级敌人,还真不是一般的困难。

朱济世一摆手:“左相,你先去日本吧,等你回来咱们就启程去欧洲。怎么改革司法、政治和教育,咱们路上有的是时间相谈。”他又扭头看看罗泽南,“军师,国家大事就委给你和鄂国公了。朕和左相这一走,起码半年一年以后才能回来,这段时间,内阁府的主要工作就是四个。一是配合大元帅府打好和俄罗斯的战争;二是光复8年大比,一定要选拔出足够数量的优秀官员;三是北方和兰芳那十几个新建省份地方政府的组建;四是再安排至少200万人迁往那些新地盘上去,同时还要继续推动民间自发的移民活动。”

第891章 天山脚下

孟春的天空湛蓝湛蓝,湖畔的原野上,覆盖了一冬的冰雪已经开始融化,刚刚钻出土壤的嫩绿青草,似乎昭示着新时代的到了。

几只野兔和黄羊忽然飞奔而过,在它们身后,几个负责驱赶鸟兽的新疆总督李鸿章的亲兵。其中一人在博斯腾湖强烈的反光下眯起了眼睛,对着十几步开外的同伴大声喊道:“今儿的狩猎可真不寻常啊!咱们大明的总督,现在竟然和叶儿羌的和卓一起打猎,我记得几个月前,两边还剑拔弩张呢!”

另一个骑兵并不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