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页

“西游学会?听着有点像《西游记》啊……”

“那就叫留学促进会。”

原来这些青年都是济世大学的毕业生,济世大学毕业生现在已经有近5000人了!这个数字真是不少了。历史上,直到二十年代,中国的大学毕业生只有一万多人,而且大部分还是文科生。而现在,仅仅是1855年,包括六所济世大学、大明公教大学、应天大学、大明皇家陆军大学和皇家海军大学在内的10所大学,已经教育出了超过7000名毕业生,其中理科生占到了80%。

但是朱皇帝对向西方派遣留学生的事情却没有什么兴趣,因为在他看来,这个时代西方大学的教育水平也就这样了,除了几所名校之外,未见得有济世大学那么高的水准。

另外,眼下欧洲各国个个都是革命摇篮!什么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民主自由邪说等等不利于大明帝国稳定的主义和思想简直泛滥成灾。虽然这种道理和主义在济世大学里面也能接触到,但是大明根本没有什么革命气氛,大学毕业生的工作又好找不过——朱皇帝的大学主要培养工程技术人员,文科生也就是和法律、经济、外语、国际政治、教育有关的科目(现在大明的大学里面是没有中文系和历史系的),毕业以后都有不错的去处。所以真没有什么人吃饱饭没事儿干去闹革命的。

“对,咱们应该成立一个留学促进会!”胡振国拍了拍巴掌,“可以向全体济世校友募捐,只要一人捐出一个月的薪水,就可以有上百万的款子,一个留学生赞助1000元就够了,这样一下子就能送1000人出去留学!”

“1000元能留学?”立即就有人算开了账,“1000元就是330英镑,去欧洲的路费起码花费100英镑,还剩下230英镑,到了欧洲又要读书,又要生活,怎么可能够啊?”

“够了,够了。”胡振国笑了笑道,“留学嘛,富有富的办法,穷有穷的路子。100英镑也300银元……这是三等舱、二等舱的价钱,坐统舱可没那么贵。实在不行,咱们包一艘帆船就是了。咱们济世同学里面有在船行做的吧?总能照应一下的。至于生活费和学费,那要看在什么地方,英国当然贵了,去德意志就便宜了。而且还可以边读书边做工,欧洲不少穷人家的孩子也是这么上学的。人家管这叫勤工俭学。”

“勤工俭学?”几个济世同学互相看看,都点了点头。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也是中下之家出身,在济世大学念书的时候都在外面兼职教书(兰香书院),赚到的钱不仅可以应付自己的生活费和书费,还可以寄回家里去赡养父母,既然他们可以勤工俭学,那么去欧洲留学的学生,也一定可以的。

第878章 工人运动的萌芽

“臣上海知府盛康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万岁!”

朱皇帝再回到远东大饭店的时候,上海知府盛康已经袍褂整齐在那里迎候了。整个饭店周围,也都被黑色制服的上海警察给里三层外三层警戒起来了——警察这个行当也是新出来的。目前大明帝国只有南京、上海、广州、九龙、天津这等沿海商业重镇还有兰芳大公国成立了警察局,将原来的三班捕快改成了警察,还成立了几所警察学校。算是开了中国警察的先河,至于中国警察的各项制度,也都是抄的香港警察(还没有皇家)。

当然,盛康现在出现在远东大饭店,并不代表他才知道朱皇帝驾临。朱济世虽然没有通知上海知府衙门,不过锦衣卫上海卫所却在第一时间接到了命令,全体出动四下警戒,保护皇帝安危了。而且明子号皇家邮轮又是条特别显眼的船。凭着盛康的机灵劲儿,肯定早知道皇帝来了。

不过皇帝明显是来微服私访的,他也不好太早跳出来,所以就由着朱皇帝在上海大街上晃悠了两天,才姗姗来迟。说实话,这个时机把握的还是很不错的。

“起来吧。”朱济世笑着向这位“盛市长”招招手,把他叫进了自己的套房,面带微笑道:“你这个上海市长做得不错啊。”

“市长?”盛康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知道皇帝是在说他的“上海知府”。忙笑着答道:“臣身为朝廷命官,理应尽心竭力,造福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