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页

首先是要将集体农庄的模式从东北推广到南洋和东南沿海!

当然不是要全面铺开,而是将目标指向几个特定行业。如生丝、生胶、棕榈油、茶叶等重要出口农作物的生产。

先利用眼下的战争局面,对中国的重要出口产品进行管制,每个重要出口产品都设立一个政府指导的大型贸易商会,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出口垄断。然后再利用这些大型贸易商会来整合这些出口农产品的生产者,力争建立起一大批生产生丝、生胶、棕榈油、黄连、茶叶的集体农庄,以提高这些行业的竞争力和集中度,以便引进和开发各种新技术,保持这些产业的强大国际竞争力。

其次当然是将各大商行从这些农产品出口上获取的巨额利润中的一部分,引导到不怎么赚钱的重工业和基础建设——说起来真让人汗颜,虽然这些年大明的工业化已经开始起步了,但是并没有多少投资是投在重工业上的。

这几年,由旧式商人和大地主演变而来的大明资本家们,倒是开了无数的机器碾米厂、面粉厂、酿酒厂、织布厂、纺纱厂、陶瓷厂、刷子厂、榨油厂、火柴厂、家具厂、漆器厂、卷烟厂,哦,还有造小木船的造船厂,和造马车的车厂。但是投资重工业企业并不多,虽然造枪铸炮的工厂也有不少,但都是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就是替兰芳行打下手罢了。

唯二两家可以算得上是重工业企业的,也就是朱济世自己的兰芳行和南洋行。前者是全世界最大的钢铁厂,其实也没有多少产量,不过二三十万吨铁,几万吨钢罢了。后者能够建造铁甲舰和蒸汽帆船(不过蒸汽机主要依赖进口,国产的很少)。而且这两家重工业企业的利润一直都不怎么理想,时不时还要亏点老本——没有办法,搞重工业的投入实在太大,而且还要高薪聘请大量的外国技术人员,还要花钱培训大批的中国工人,这成本自然是高居不下,而产品太贵了又卖不出去。因为大部分重工业产品的买家,就是手头很不宽裕的朝廷和中国铁路公司。

既然连兰芳行和南洋行这样资金雄厚的大公司搞重工业都不来钱,也就可以想象国内的普通资本家们为什么不肯把银子往重工业投了。所以,发展重工业的任务,也只有朱济世自己接过来了。但是皇室财团的钱虽然多,但也不是大风吹来的。所以现在有必要为任务艰巨的重工业建设,开辟更多的财路了。

看完了恩格斯和欧文拟定的计划,朱济世沉默了一会儿,“唔,其实朕本来请弗里德里希和梅耶过来是想商量对黄连出口进行管制的问题,没想到你们提出了这么一个宏大的计划……”

“我想,这是大明实现工业化所必需的。”恩格斯道,“如果完全让市场和私人资本去做,这条道路或许要走上100年!”

第781章 工业化的支柱

对1854年的大明帝国来说,工业化不能完全依靠刚刚起步的民族资本家,更加不能指望外资。因而只能利用国家和朱家王朝的力量推动工业化了,而工业化的积累,除了祖上的那点老本,就只有从农业中攫取了。好在眼下的大明帝国拥有几种附加值非常高的经济作物,用不着如历史上那样出口粮食套取外汇了。

所以,恩格斯现在提出这一套“王朝社会主义”加集体农庄的办法,的确符合目前的情况,有成功的可能性。不过,朱济世还是打算征求更多的意见。

朱济世扭过头看着汇丰银行的首席大班,“斯克佩尔,你看呢?”

“陛下,我不明白您为什么那么急于推动工业化?”斯克佩尔显然不赞成恩格斯的计划,“而且,我更不明白您为什么要在亚拉巴马州的伯明翰投资建设一家钢铁厂?这显然不是一笔很有前途的买卖。”

亚拉巴马州是美国南方唯一有条件开始钢铁厂的地方,那里拥有丰富的煤矿和铁矿资源。朱济世很早就指示在美国有投资的济世行在美国南方寻找投资钢铁厂的机会,现在终于如愿以偿了。

朱济世很想告诉斯科佩尔,等到美国南北战争开打的时候,你这个南方佬就知道一家钢铁厂的价值了,对美国南方人民来说,它比一亿亩棉花田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