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页

“不行,这是不可行的……马蒂尔德,路易为什么反对明俄之间出现长期战争呢?这似乎是不可能避免的。”

那可是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沙皇要是能咽下这口气才真是见鬼了!所以朱济世在得到英国承诺的“不干预”之后,已经下了同俄国打上几十年战争的决心了。

“因为他不想让俄国的注意力完全集中于东方。”马蒂尔德思索了一下,没有隐瞒,而是将拿破仑三世当日所言的原因合盘托出了,“而且法俄是潜在的盟友,而明法又是现在的盟友。如果明俄两国处于不可调和的战争之中,法国就很难同明俄两国同时保持同盟关系。

另外,路易还担心在未来会出现一个强大的德意志国家,如果俄国完全失去干涉欧洲政治的能力,德意志的统一就会成为可能。”

“原来如此。”朱济世心道。这欧洲的事情还真够复杂的,果然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历史上普鲁士那么牛逼,都没有消灭奥地利统一德意志,大概就是担心法俄的联合干涉吧?如果俄国的力量完全被大明所牵制,那么这个时空普奥战争的结果会是德意志帝国大统一吗?

第744章 白白当枪使?

静宜园,勤政殿。

这里是香山二十八景之首,也是朱济世和马蒂尔德在香山的居所。正当朱皇帝回到勤政殿的时候,外交部侍郎兼御书房副大臣翁同龢已经等候在那里了。

“马蒂尔德,他是翁同龢,朕的副外交大臣。”朱济世是挽着法国美人的胳膊走进大殿的,还笑着将翁同龢介绍给她了。马蒂尔德微笑着朝翁同龢点点头,翁大侍郎则用法语问候:“您好,公主殿下。”

翁同龢不会说英语,但是却能来几句法语,每次见到玛丽亚·克莱门蒂娜和杜兰夫人,都是用法语请安的。因此两个法国女人对他的印象很好,时常在皇帝面前替他美言,要不然他怎么年纪轻轻就当上外交部侍郎了呢?

“皇上,大喜啊!海军大捷!琉球大捷!击沉俄国人两艘三级战列舰,一艘四级战舰,我方仅有一艘铁甲舰明轮受损。”翁同龢双手递上了御书房刚刚收到的军报,还微微喘着气儿。他是从圆明园骑马过来的,赶了一路,这会儿还没有把气喘匀呢。

“杰森,是什么好消息吗?”马蒂尔德感兴趣地问了一句。刚才向朱皇帝报告军情时,翁同龢说的是她听不懂的中文。

“是啊,朕的海军在琉球打败了俄国舰队,击沉两艘战列舰……”朱皇帝一边用德语回答马蒂尔德的问题一边看着军报,才说到一半就忽然停住了,过来半晌才改用中文问翁同龢道:“左相知道了吗?英国大使知道了吗?”

“潘在钟已经去通知左相爷了,英国使馆方面由沈小山去通知了。”翁同龢连忙回答。

潘在钟就是潘祖荫,潘世恩的孙子。在应天济世大学读了三年法律,提前毕业后又回到御书房,还升了副大臣,是从三品官儿。而沈小山就是沈桂芬,也是道光27年的进士,他是江苏同里镇人,明军收取江南后出仕。因为有个进士功名,所以颇受重用,在江苏当了几年松江知府,政绩斐然。又常和洋人交往,算是“洋务干才”,在吴春秋、郭嵩焘出使欧洲后便担任了外交部侍郎。

“杰森,又出了什么状况?”马蒂尔德好奇地问了一句,接着又道,“如果不方便的话,我就先去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