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页

打破沉默的还是松平容保:“好吧,一切就听明殿下的吩咐,5000人的话,随时都可以出动,明天出发也行。”

佐久间象山也重重地点头:“我也同意明殿下的看法,这种事情还是要尽快下手。只要5000新军开进京都,朝廷就在德川家的保护下了。到时候再让京都所司代去捕捉在天子跟前进谗言的公卿就是了……如果拖延时间,走漏了消息,就怕天皇陛下和公卿们离开京都,到时候就真不好办了。”

“那……好吧,就这样吧!”德川庆喜犹豫了一下,又道,“要不要同权大纳言商量一下?”

明子看着兄长,有些无奈地摇头。老头子要是有这样的魄力,还会在京都和那帮公卿讨价还价?直接下令所司代抓人不就都解决了?这个所谓的明君,比起大明天子真是差了十万八千里啊。

第729章 在京都

京都街道,有着太平盛世之下的日本城市所特有的那种拥挤、喧嚣和活力。

对,就是活力!虽然日本还是一个闭关锁国之中的封建国家。但是到过这座日本古都或是到过大阪和江户的中国人,都不得不承认这一点。在这里看不到死气沉沉的场面。

城市当中狭窄的街道上到处都是挤挤涌涌的各种打扮的人物,穿着考究丝绸服装的商人,都是一副恭喜发财的笑脸,在商店门口招揽着顾客。挎着长刀的武士们成群结队,出入遍布城市各处的道场——这些道场有点像大明的学院,传授的不仅是砍人的本事,还教授学问,包括西学、兵学、国学、儒学和新朱学(就是朱大皇帝的学问)。和江户、大阪一样,京都也有大批的武士,日本大大小小的藩在京都多有住宅,连德川将军也不例外。这些藩主的住宅中都有负责同朝廷打交道的家臣。

日本特色的政治就是天皇、将军二元制。京都的朝廷好像个打不死的小强,已经失去权力快1000年了,却还厚着脸皮赖在台上不肯下去。久而久之居然赖成了习惯,没有任何一个手握江山的将军会把天皇轰下台自己去坐皇位。而在将军权威衰弱或者将军家继承出现争议的时候,这个有名无实的朝廷总是要上窜下跳活跃一番,以显示自己的存在并且争取更多的权益。

而德川家康开启的江户时代,在经过最初的几十年后,经历过战国乱世的老人们纷纷离世。幕府的政治也渐渐从武断转向文治,提倡忠君的儒学也因为幕府和水户藩的提倡而逐渐融入了日本武士道当中去了。因而在战国时代地位很低经常吃不饱饭的皇族和公卿,到了德川家一统天下的江户时代反而地位日隆起来。如果历史没有改变,日本朝廷的声望还会随着尊王攘夷运动和公武合体运动而进一步提升,最后成为倒幕派志士们手中的一面旗帜……

正是通过天皇这个名义上日本的最高统治者,那些地位卑微,甚至只有一命一剑的底层武士,才会在倒幕成功以后一步步掌握权力,将日本和整个亚洲都变成他们展现才华和野心的舞台——和其他所有的国家一样,这种出身底层而又颇具才华的野心家,永远比高高在上“八旗子弟”们更危险,当然这种危险是对邻国而言的。

通过动画片对日本幕末历史一知半解的朱皇帝的对日政策,一直都坚持走上层路线。帮助德川家族这样早就被富贵繁华的生活磨灭了斗志的武家名门维持统治,而不让野心勃勃富有活力的底层武士夺取政权。

一个中下层活力四射,而上层死气沉沉的日本,哪怕开了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也不会成为一架威力十足的军国机器。

淑子女王坐在宽敞明亮的马车当中,透过玻璃车窗观察着熟悉的街道。街道两边满满的都是各种店铺,丝毫不亚于上海和应天,比起北京更不知道要热闹多少。只是看不到任何工业化的痕迹,没有喷吐着黑烟的高高竖起的烟囱,没有呼啸而过的火车,也没有任何西式的高楼大厦。甚至连西式马车都是个稀奇玩意儿,走在街道上吸引了无数好奇的目光,很显然这样的马车在京都是非常少见的。

“女王陛下,中国皇帝真的……真的准备支持德川家幸那个毛孩子?”

天皇侍从岩仓具视的声音忽然在淑子女王耳边响起,岩仓是奉天皇之命去大阪迎接淑子女王的。现在他不是坐在马车里面,而是步行走在马车边上,通过打开的车窗在和淑子女王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