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页

“他们招了1000人。”罗泽南道,“另外,白恩铭的背景已经查清楚了,他就是前清洋务帮办大臣白斯文!”

“原来是他?”朱济世摸了摸胡子,心说,这个家伙混得也不错啊,居然开了学校,办了报纸,还是香港的房地产大亨,又做了太平绅士,算是风生水起了。

“皇上,要不要……”罗泽南做了个砍人的手势。白斯文在香港自以为安全,其实朱皇帝要取他性命实在太容易了!

“用不着,用不着的。”朱济世摆摆手,笑道,“继续监控就是了,这家伙和我在欧洲就认识,算是老相识了。能到今天这个地步,也算是传奇人物,死了多可惜?”

“皇上,那个宪政研究会呢?”

朱济世皱了下眉,这个什么研究会一共就13个人,好称13太保,不过其中8个人根本不活跃,只有5个人经常聚会。号称宪政5虎将,听上去就是炮灰的命。不过其中居然有一个人叫孙汶,还是学医的,真叫人不放心啊!

第629章 肃顺眼中的天下大势

肃顺跟白恩铭不同,他是爱新觉罗的子孙,是郑亲王乌尔恭阿的儿子,郑亲王一系出自努尔哈赤的侄子兼养子济尔哈朗,世世代代都是铁帽子王,自然是时时刻刻不忘恢复清室的大志。

“果然是天不绝我大清,朱逆才得了天下不过数年,就开始忘乎所以,想要同全天下的士大夫为敌了。前次才将西学加入科举,今次又要绝了天下大半士子的上进之路,他这是要自绝于天下士子!是要将天下士子再推回到我大清一方!”

听得他这番豪言壮语,瓜尔佳·元宝苦苦一笑,抓起一个干巴巴的大饼啃了一口,又端起碗白开水就着干大饼狼吞虎咽吃了起来。再看他和肃顺两人的装扮,就知道他们现在有多潦倒了。脑袋当然已经剃光了,大牢里面不许留辫子,哪怕有银子交辫子税也不行。丝绸的衣服也没了,都换上的粗布长袍——这是四川乡下落魄书生的标准装扮,短衫是劳动人民的装扮,读书人都是穿长衫的,有几个钱的就穿丝绸长衫,现在还流行起了呢绒长衫,而穿粗布长衫的肯定是那种读死书又考不中功名的落魄书生。

他们俩之所以会换成这样的装扮,当然是因为几个月的那场牢狱之灾了。虽然他们都一口咬死自己是普通商人,但是脑袋后面的辫子,一口标准的京片子,都已经将他们的身份透入无疑,如果锦衣卫在四川的特务还不知道他们是渤海国的探子,那可真得回家吃老米了。知道了对方的大致身份之后,锦衣卫的刑讯高手没费多大力气就弄明白了肃顺、瓜尔佳·元宝等人的真实身份。

然后四川锦衣卫佥事黄麒英就把肃顺等人在贡院街事件中被捕的消息,密报给了应天的朱皇帝。而朱济世并不想让四川贡院街事件闹得太大,于是就指示黄麒英实事求是,秉公处理。

不过这个黄飞鸿的老爹也不是什么好鸟!他知道肃顺他们有钱,于是就串通四川总督韩四一起讹他们的银子。让他们出银子买命,最后把肃顺和瓜尔佳·元宝存在立信银行账户里面的银子榨去了大半才把他们放走——倒没有杀人灭口,黄大侠和韩四都是江湖出身,都是一诺千金的好汉。而且他们也不担心肃顺和瓜尔佳·元宝去军法司举报,这十几个渤海国的探子得了活命的机会还不跑得跟兔子似的?

可是韩四和黄麒英却没有想到,这两个家伙居然在川边徘徊了好几个月。原来他们已经对库伦方面失去了信心,想去西宁投奕詝。而要由四川入青海的道路两条,一条走川北甘南,是要通过太平天国的地面,他们可不敢去;一条则是绕道西藏再折返向北去青海,肃顺和元宝选得就是这条路。可是走川边去西藏也不容易,川藏交界处乱得很,一路上面的艰难险阻和上西天取经差不多。

肃顺他们连柯尔特手枪已经没有了,怎么敢冒冒失失往西藏闯?于是只能在川边找路子,想跟着跑西藏买卖的马帮往拉萨去。结果这路子一找就是好几个月,手头的继续已经差不多花光了,可路子还没有找到。却从一份两个月前的《清流报》上看到了科举将设年龄限制的消息——这个时代消息传播的速度本来就以月为单位的,一张成都版的《清流报》到了肃顺等人临时落脚的天全县某镇,花上两个月是不足为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