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页

“皇上帝保佑我们,跟我冲!”

曾天养此时一边兴奋地大喊,一边调集洋枪左军的精锐入城,他自己也带着亲兵往打开的城门洞大步走去。

……

“大帅,太平军大队已经开始从西门入城了!”

徐州城内,修得好像跟个小城堡似的淮北巡抚衙门里,苗沛霖的亲兵急急来报。

“好!将他们引到校场口!集结兵马,随我一同拒敌!”

苗沛霖丝毫不曾慌张,开门诱敌是老早就定下的计划,太平军的内应早就被他斩尽,刚才不过在演戏给太平军瞧,可笑这帮没见识的土包子居然就上了当。

“让西门大街两边的伏兵都藏好了,等校场口打响了再出手。”

校场口在这个时代的每座省城里面都是有的,有点像后世的城市中心广场,周围一圈都是军营、衙门,中间一片空地,是给大官们检阅亲兵护军和举行各种典礼用的。苗家军已经在校场口修了街垒,布置好了精锐的洋枪队,就等着太平军冲过来送死了。与此同时,在西门进来的西门大街两侧,还有不少加固过的藏兵据点里都伏了精兵,就等校场口打响便伏兵四起。另外,西门瓮城下面是有地道的,全都埋了炸药火药,随时可以点燃引爆。

而这一切布置,太平军的勇士们是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这一路打过来,遇到的敌人都是傻不哩叽的八旗勇士,哪里有苗沛霖这样奸诈狡猾的对手?所以入城后的太平军,除了抢占住西门城楼和瓮城,就一窝蜂往校场口而去了……

第507章 天国已经朽了?

1850年气候比起一百几十年后要寒冷许多,去年12月底的时候,长江北岸下了一场大雪,直到现在还没有融化,空旷的平原之上一片银白,北风呼啸,吹在脸上好像刀刮针刺一般。不过大明锦衣近卫军的行军倒还顺利,厚实的呢子大衣配上保暖坚固的靴子,那些呼哧呼哧快步行军的汉子们的额头上都冒出一层细密的汗珠子了。

在大运河旁边的这一片官道上面,一条灰色的长龙在滚滚向前,步兵、辎重兵、骡马拉着的9磅、12磅和24磅大炮,还有穿着红色飞鱼服的锦衣骑士,还有各种型号的四轮马车组成的车队,一路向北。

锦衣近卫军这次的出动规模仍然是26000余人,有一个师留守应天,其余部队护卫朱济世亲征。和锦衣近卫军一起出征的还有陆军第8军和由锦衣骑士组成皇家近卫骑兵第一旅、第二旅和第三旅。去年上半年的两江三省科举并不只是文举,还有同时举行了武举考试,取了一万七千多个武秀才,其中有三千多人能够比较熟练的骑马。虽然算不上娴熟,但是基本功已经有了,于是就都封了锦衣骑士的官儿,算是朱天子的扈从亲军。还由为朱明朝廷服务的法国骑兵军官按照西洋骑兵的标准对他们进行了一番严格训练,又给他们配备了购自印度的军马,再同原来的“老锦衣骑士”混编,编成了三个近卫骑兵旅,总人数不过6000,这次全部跟随朱济世一起北上。如果再算上锦衣近卫军和第8军所部,这次北上的兵力已经达到了58000人。

而在淮河沿线,从淮安到信阳一带,进入淮南各要点驻防据守的部队还有第三军和第六军的六个步兵师,连同已经投靠到明军麾下的袁甲三部,还有淮南、苏北的地方武装团练,淮河以南忠于大明的武力也达到了将近15万人,加上这次的援兵,已经妥妥超过20万了。如果再算上淮北苗沛霖部,明军投入前线的军队已经高达40万,这样的出兵规模,在明军历史上,是从来未曾有过的。

大明天子朱济世骑在马上,和他的军师罗泽南、副总参谋长老皮尔,还有一票皇家军校科班出身的参谋一起冒着风雪前进。经过几年的征战,他现在已经算是沙场老兵,战场感觉是越来越好了。虽然一路风尘仆仆,但是也掩盖不住他脸上的神采飞扬。在他的中军行军队列周围,全是衣甲鲜亮的骑兵,或手持长矛,或腰悬马刀,威风凛凛的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