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页

“广西和福建两省,应该先打哪一个?”朱济世的手指在一幅西式军用地图上轻轻敲打着。

“应该先打福建。”罗泽南腹中早就有了答案,“福建是盘子里的肉,广西是碗里的肉。”

朱济世沉吟道:“林则徐会守约不与我为难吗?”

朱明在福建的基础比广东稍差,但也是很不错的。毕竟福建的台湾府是最后一块被满清攻占的华夏土地,天地会在福建的斗争也从未间断。但是满清在福建也有两张王牌,一张就是林则徐,一张是靖海侯施德霖。

“穆翁是不会来掺和福建之战的。”罗泽南将一份刚刚收到书信递给朱济世,“这是吴春秋从上海寄过来的,林穆翁已经打发曾国藩和塞尚阿一同北上勤王了,同时又大力提拔同我们往来密切的李鸿章,看来是在为自己谋后路了。这个施德霖才是我们平福建的最大障碍,他现在已经被任命为福州将军兼福建巡抚了。”

第334章 郑公斗施侯

“福州将军兼福建巡抚?”朱济世接过书信看了一遍,信里面除了汇报满清的一些人事任免就是“明清议和”之事。

包括英美法在内的列强似乎对明清议和的兴趣已经淡了不少不大掺和了,原先负责谈判的白斯文也离开上海北上了,现在就是李鸿章和吴春秋煞有介事地在谈。不过只是在交还俘虏和停战的问题上扯扯皮,没有涉及到割地赔款的事宜。至于交换俘虏的谈判,李鸿章倒是又做了些让步,答应把延恩侯一族先交给大明,并且还将极力搜巡郑家后人,待人数凑齐1000之后,朱明再释放2000旗人俘虏,不过乌兰泰一家包括在内。当然圣衍公一族还是不可能交给大明的,这一代衍圣公孔繁灏还当了山东巡抚兼团练大臣。

“军师,满清似乎走了一步好棋啊!”朱济世放下书信,眉头拧了起来。“满清历来的规矩是本地人不做本地官,施德霖也就算了,他家是旗人,不在此列。可是孔家可是山东头号望族豪强,让孔繁灏当山东巡抚兼团练大臣……这山东不好打啊!”

“王上多虑了。”罗泽南呵呵笑了起来,“这孔家虽是圣人之后,但历来是毫无气节的墙头草,蒙古人打过来就降蒙古,太祖皇帝逐鞑虏他们就降大明,闯贼入山东他们就投闯贼,后来满清打进来他们就剃发降满清,来日我大明北伐中原,山东定然不战而下。”

“这么个家伙道光为什么要用来当山东巡抚?”朱济世不解道。

罗泽南捋捋胡须:“其实也算一步妙招,这孔繁灏会降大明,但不会降太平天国啊!他降了大明可以继续当衍圣公安享荣华,降了太平天国当什么?太平天国那里可没有孔夫子的牌位,所以只能硬着头皮组织山东豪强去和太平天国干一仗了。现在咱们大明离山东还远,太平天国却已经到了中原,这满清自然只能先顾眼前了。”

“那这个施德霖会不会投降大明?”朱济世又把话题拉回到福建。山东还远,福建可就在朱明口边,是时候吞下去了。

“大明会招降施德霖吗?”罗泽南笑着反问,然后又自问自答道:“我看是不会的。因为施德霖是施琅之后,而施琅又是助满清绝最后一块汉家净土的罪魁祸首!是如吴三桂、尚可喜无二的人物。王上能恕吴三桂弑杀匡皇帝和哀愍太子之罪?能饶恕尚可喜屠广州七十万汉家庶黎之罪?”

朱济世在后世听说过一句名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当初他并不理解这话中的含义。而如今坐在一国之君的宝座之上,却已经深刻体会到这句话的意义了。三藩王在历史上的评价倒是负面居多,但是施琅却是被后世捧高的人物,因为他攻占了孤悬海外,仍然沿用汉家衣冠的台湾岛,为满清统一了国家,属于有历史功绩的人物。

但是眼下的朱济世却绝对不能承认施琅的历史功绩,而且还必须将施琅和吴三桂、洪承畴二人并列为三大逆——因为施琅所攻灭的郑明政权虽然有自立的心,但终究在永历政权灭亡后,仍然沿用永历年号,礼待避乱宗室,还给了南明宁靖王朱术桂一个空头监国名号。因此这个郑明无论如何,都算是前明王朝最后的余脉。如果朱济世还要高举复明大旗,必然要对灭亡前明的满清靖海侯一族采取镇压政策。不满门抄斩已经算客气了,怎么还能去招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