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页

“曾国藩……是酷吏?”

“非也非也,其实还是道光皇帝糊涂。”

左宗棠捻着胡须笑道,“这满清的绿营其实就是一个粪坑,除了给汉家武者一个做官的地方,实在没有什么用处,有什么好梳理的?就算是要理,做做样子就行了,不能认真的,否则有几个绿营官能保住顶戴?我猜想那几个军机一开始肯定是推荐林穆翁这个士林领袖来和稀泥,可是道光昏君偏要认真……这样的话,就该赛尚阿出京,这个蒙古人素有公正之名,不会太苛刻汉官的。可是道光皇帝偏要让汉人自己来打自己的板子,只是入直军机的那几个老狐狸如何肯出头?结果就推穆彰阿的这个得意门生出来做难人。这个刚刚挂上侍郎衔的曾国藩如果不好好表现一下,又怎么对得住道光皇帝的知遇之恩呢?不过他这一表现,广东的绿营官在三四个月里面就没心思打仗了。明公,咱们暂时不用担心赖老儿来找麻烦,可以安心备战。而且现在是时候去煽动广东的团练造反了!”

在香港呆了差不多一年,朱济世对广东团练的情况,已经非常了解了。这广东团练起于鸦片战争,是在林则徐的大力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在鸦片战争中还同英军发生过著名的“三元里抗英之战”。而眼下,虽然鸦片战争早就已经结束,但广东团练依然非常强大,仅广州城周围就有不下十万之众!毫不夸张的说,满清在广东真正的武力基础不是6000八旗新军,也非七八万绿营兵丁,而是遍布广东乡村的团练。这支由广东乡绅所控制的武力,也是朱济世夺取广东的最大阻碍!所以拆掉广东团练的台,是朱济世出兵进占广东之前,必须要执行的政策。

第187章 反清地下党

地处南国的广州虽然是冬天,但是天气依然暖和的很,也就相当于北方的初秋,太阳晒在身上暖洋洋的,极是舒服,实在是广州一年当中最好的季节。

但是现在的广州城内外,忽然有了一种寒冬将至的味道。广州南关最繁华的街道上面,行人减少了大半,店铺都在纷纷关张迁移,珠江上面的西洋帆船也比秋天的时候少了约三成——原来广州闭关在即,中外商家都已经往靠近香港的九龙而去了。

一辆稍显陈旧的马车,轰隆隆地压过日渐萧条的街道,转到了广州南关附近一处不起眼的巷子里面。

巷口拥着不少辫子盘在头上,衣裳破破烂烂,面孔上面不是麻木就是忧愁的汉子,一看就知道是刚刚从广东乡下来省城找条活路的庄稼汉。这些年来,压在广东农人身上的担子加重了好几倍。先是筹措鸦片战争的赔款,这笔额外的摊派还没有到头,各地的劝捐局又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名为“劝捐”实则却是一项针对全省田亩、商铺、货物的新税收,所筹款项也不是用于办海防,而是用来扩编八旗新军,设在广东的洋务衙门的经费也从这海防捐里面支取。每年约莫要向广州将军府和洋务衙门上交一百一二十万两白银,不过各地劝捐局收取的“海防捐”却肯定超过两百五十万两,几乎同粤海关的关税持平。

如此重压之下,广东农人自然难以承受,破产失地者,不计其数。好在广东地处沿海,又是天高皇帝远,海禁素来松弛。广东民人一直就有下南洋的传统,现在更是许多升斗小民的唯一活路。不过这“苦力贸易”毕竟是犯了大清律,不能见光,所以广州城内外可没有公开的“劳务输出机构”,都是由洪门堂口负责招募破产农民,然后再“转卖”给南洋行,用广船运他们下南洋谋生的。而这个巷子口拥着不少苦汉子,里面必然有某个洪门堂口。

果然,这马车刚一驶进巷子,就有几个混在苦汉子里的混混拥了上来。车夫看到他们,便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摸出一块腰牌晃了一下,腰牌上面有“复兴公司”四个大字儿。几个混混顿时散了开来,警惕的四下张望,同时还有一个急忙忙往巷子里面的一所破烂院子里跑去。

车夫挑开车帘子,里面走出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媳妇,穿着极是普通的土布宽袖短衣和一条褶边长裙,就是最普通的小地主家闺女的打扮。姿色也谈不上艳丽,虽然五官还算俊俏,可是肤色稍黑,看举止也有点野,不似小家碧玉。

正是朱济世的三姨太王云娇。

身形矫健的王云娇背着个包袱跳下马车,几个混混警惕地拱卫着,飞也似的就进了那所破院子里面。

院子里面堆满了杂七杂八的物件,色调灰暗,还有几个精壮汉子猫在角落里面,怀里鼓鼓囊囊的,一看就知道揣着家伙!

王云娇朝他们看了一眼,其中一个头目模样的人就迎了上来,拱拱手道:“云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