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页

穆彰阿的回答,让白斯文怔住,这洋务之事,原来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啊!

“涤生,你怎么看洋务之事?”穆彰阿又问身边的曾国藩。

“恩相,学生以为,其他的洋务都可以缓一缓,唯有练兵选将应该速行,如能依西洋之法练成数万精兵,国朝就再不怕海疆有警了。”

曾国藩的话似乎是理所当然,八旗绿营的朽坏早就是尽人皆知,同英夷一战更是把脸丢到西洋去了,如果不赶紧练成一支精兵,将来再有西夷来犯,大清朝要如何对付?

穆彰阿却摇了摇头,道:“练兵选将也需缓行,西夷兵强,首在械精,国朝的大刀长矛,终究不是西洋枪炮的对手。因而欲练精兵,必先把造枪铸炮之法学到手……”

“穆相,法夷已经答应传授了。”耆英笑着提醒道。

“这个不能急。”穆彰阿又重复了一遍“不急”,说道:“法夷传授造枪铸炮之法是好意,我国朝岂能没有表示?而这造枪铸炮之法又干系重大,必须由内务府选派能工巧匠去和法夷学习,学会之后,再回北京开办枪炮工房……这内务府是怎么办事儿的,介春老弟想必是知道的吧?”

耆英摸了摸胡须,低声道:“广东佛山素来是冶铁重镇,能工巧匠颇多,上一回英夷来犯之时,还铸造过一位八千斤的大将军。”

八千斤的大将军指一门八千斤重的大炮。这个时代西洋的冶金工业也就那么回事儿,转炉钢还没有发明,坩埚炼钢的工艺难度不高,一学就会,至于西洋铸造之法也不比中国先进多少,如果让法国人的技工去佛山带徒弟,要不了几年,佛山的枪炮就能不亚于洋货了。

“介春啊,这西洋枪炮之犀利,可非土枪土炮可比!如果被民间工匠所掌握,这天下还能有宁日?”

耆英顿悟,拍了拍额头道:“一时糊涂,一时糊涂,若不是穆相提点,面君的时候就要说错话了。这西夷造枪铸炮之法,必须由内务府牢牢掌握!这西法所练的精兵,也必须是八旗精锐!”

听到这话,曾国藩心里面却是一声长叹,内务府的一个鸡蛋都敢要道光皇帝几十两银子,补个龙袍都是几千两上万两的开销!要是让他们来造枪铸炮,这枪炮还不得天价?至于这八旗精锐……这个西法之兵,不练也罢!

第104章 稳定压倒一切 下

“穆相,国朝还是有银子的。”耆英似乎还不死心,试探着道:“收钱的路子其实还是很多的,前几年和英国鬼子开仗的时候,光是广州商贾的捐纳就有几百万两银子,眼下筹集赔款的银子大多也由广东来出。如果江南、湖广、四川也能摊派一点,怕是几千万两银子也筹得出来。”

这话的确不错,眼下的大清朝还是很有钱的!虽然打了一场鸦片战争,近二三十年来大量的白银因为鸦片贸易外流,但还没有伤及根本。不过清朝的行政效率太低,对国家财富的掌握也非常粗疏。虽然整个国家的国民收入不会比英国差太多,但是财政收入却只有英国六分之一强——英国是9000万英镑,清朝大约是1500万英镑。然而清朝的财政如果要动用一些特殊手段的话,还是可以筹集到许多银子的,以往每遇大规模的国内外战争,清朝政府都会动用特殊手段压榨民间财富,每每总能筹集到巨款。

“朝廷拿到几千万两,民间怕是要出一亿几千万两啊!今上仁厚,不忍如此盘剥民脂民膏。”穆彰阿只是缓缓地摇头,“而且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万一激起民变,再来一次白莲教之祸,国朝恐怕承受不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