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最后天下已经过半的王田制度为严晏脚下铺上了一层登高路。

而民间的百姓们也欢呼不已,觉得这位主持王田变法的大人可真是厉害。

贵族们也得到了他们想要的名声。

至于贵族平易近人的形象?不,他们并不需要,本来就不是一个阶级的存在,他们还是让下面的人高高仰望的好。

贵族们的良田变王田后,严晏所主持的王田变法已经过了一大半,按照变法来说,此时的严晏已经可以称的上是成功了。

因为他的“大势”已成。

不管做什么事情,凡是能够占据一半以上的力量,几乎就能快速的对剩下的一小半进行快速收复,纵使有心人不认同这样的形式,却也绝对撼动不了这股碾压式的力量。

收复王田一事变得更加顺畅,把事交给下面的人去做,严晏开始提笔,把自己原先已经想好的王田律法。

之所以要把良田变为王田,为的就是更好的推行王田律法。

要不然天下都是良田,想要推行王田律法将会是无比艰难,处处都是阻力。

不过好在,这最艰难的一步已经彻底过去。

郊外,王生看着百姓们长势良好的庄稼,唇角不由溢出一抹浅笑。

“王田一事,功在千秋,我们这回能够成功,可真是太好了。”

这样一来,天下的百姓们都能够分到几分薄田,不能够进行买卖的田地就是他们的最后的退路。

王生打从心底由衷的开心。

“是么,可我倒是觉得,这才仅是一个开始呢。”

“是我们推行了王田,今后我们也有去维护它的责任,最重要的是,是培养对王田制度维护的后人们。”

“要不然,法可以立,同样也可以废。”家出身的齐廖道。

王生听了笑容收敛,道,“对,你说的没错,这才仅是一个开始。”

这不是一代人完成以后就能高枕无忧的,而是需要世世代代都耗费心血投入进去维护它才行。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功在千秋。

第114章

把田契上交,得到一笔可以称得上是丰厚的补偿款,众贵族不觉身上猛的轻快起来。

在【食楼】偶尔和那些士大夫们相遇上,皆对彼此之间的境遇相视一笑。

有些话并不需要挑明了说,只需要做到心中有数即可。

待严晏主持的王田一事声音缓和下来以后,人们的注意力被新的消息转移,贵族们悄悄的进了咸阳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