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几位德高望重的村长商量了一下道,“继续求雨,只是我们要记得,我们未来的活命机会是陛下给予的。”

那些年轻人不知道,可是这方圆百里上了年纪的老人们,对那场干旱有过亲身经历的人,现在回想起来,都对当初的那段经历感到触目惊心。

旱灾来临,无数人离开这片区域成为流民,那个时候朝廷当然也赈灾了,可是比起数以十几万计的百姓们只是杯水车薪,无数人被渴死饿死在半路上,期间更发生过易子而食的惨案,可以说面对天灾,人们为了能够活下去,什么伦理道德都不会再顾。

一旦被人们心生同情的流民们开了恶的口子,可能会威胁到更多的人,那些县城的大门对他们一关,他们那些人就只能活生生的饿死在外面。

那些老人们现在回想起来,都还记得腹中那种火辣辣的疼痛,没水没粮,那个时候他们都想把自己给吃了,那段黑暗的日子他们是怎么熬过来的都忘记了,只有身体所带来的痛苦,让他们终生都难以忘怀。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再次面对干旱才会感到那么的绝望。

绝处逢生,那是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一件事。

祭坛求雨过后,天上晴空依旧,几位年龄相差不多的老者聚在一起望着那依旧火辣辣的太阳,“我还记得,那次咱们这里大旱了三年吧。”

“是啊,整整三年,天上连滴水都没落下,不到第二年我们就被逼的离开了这里。”

“我还记得那次,那个时候我还被父母抱在怀里,结果等再次回来这里的时候,我连自己的孩子都有了。”几位老人唏嘘不已道。

第56章

打井并不是一件外人能帮忙的事,它需要的是专业人员与专业人员的配合。

一般打井,基本就是两个人互相配合,一个在井中挖土,一个在上面负责倾倒,泥土从一开始的干燥变得湿润,一般人往下挖个数米,泥土就会变成污泥,这代表下方不远处会有地下水。

不过今天事急从权,下井挖土的人不少,自然的,以前一人体型大小的井口也被扩大到以往的数倍,一般井小,只能够放木桶进去打水,那是为了防止会有人掉下去,毕竟这个时候的井周围并没有什么防护措施。

几个人一起开工,把土齐心协力的挖到了十几米才稍稍见了水,有善水的人潜进污泥里继续挖掘,上面的人则帮忙快速的运东西。

“水,真的是水,我们有救了。”看到干燥的泥土变得湿润,众人无不惊喜道。

他们是附近跑过来一起帮忙的村民们,祭坛求雨不成,他们就把剩下的希望都转移到了这个上面,现在看到井中出水,瞬间就滋润了他们那片干渴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