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晓柏感到震撼的时候,英子感觉越来越烦躁。

刚才高晓柏和对面全英文对话,她没听懂太多,只觉得众人反应很夸张。

此时听到他们还在争论词曲作者是不是jx,就更令她烦躁了。

“当时电话连线的时候,没有问词曲作者是谁吗?”英子皱眉。

“没有,当时光顾着问题目去了。”秦云初说。

高晓柏想到了什么,说:“倒是提了一嘴英伦入侵,好像他们说,jx是十几支乐队背后的神秘词曲人……”

英子追问:“那他有没有说,具体是哪十几支乐队?”

高晓柏摇头。

“有没有说,具体哪首歌是jx写的?”

高晓柏再次摇头。

“也没有说就是现在展出的这几支乐队?”

高晓柏默然。他好像已经不用回答了。

英子叹了一口气:

“给每个乐队写一首歌,也算是写了,也算是神秘词曲人,这算什么?”

闫云卓说:“欧美那边人说话是比较喜欢夸张。”

这么被英子说了一顿后,高晓柏反而觉得心胸通畅许多,点头道:“可能吧。”

英子用手在屏幕上一点,道:“继续看下一段吧,再不要花时间猜来猜去的了,让他一口气说完再评论。”

被英子点了一下之后,屏幕的画面再次变化了。

这又是一段采访。

这回的采访场景,更加阴暗了,而且画面下放还很贴心地放上了字幕。

被采访的主角——jx,一头黑发,背对着镜头,坐在沙发上,腿高高翘着,能看出他坐得十分惬意。

对面的记者却又是另一个人。

“请问,jx先生,你刚到美国来的时候,曾说过‘英伦入侵’这个词,你对英伦入侵的定义是什么?”

记者表情恭敬,似乎很期待对手的回答。

而大家也都很熟悉西方记者的作风,在他手中那个小本本上,肯定写满了很多尖锐问题。

不过,出乎记者意料的是,回答他的却是一句反问:

“我刚到美国来的时候,为什么没人问我这个问题?”

记者干笑了两声:“可能当时大家觉得听懂了。”

“那为什么现在还问?”

“根据你的行为来看,大家发现自己完全不懂,”记者说,“如果你说的英伦入侵,是指带着10支英国乐队——还有1支芬兰乐队,在300天里,在全美一共召开了2000多场演唱会,共计售出7600万张门票,平均每2个美国人,就有1个听过你的歌,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么还好理解……”

“嗯,差不多就是这样。”jx说。

“那应该叫jx入侵,”记者说,“毕竟还有一只芬兰乐队,你也没有不列颠血统,你没有吧?”

“我想叫英伦入侵的话,美国老心理上比较容易接受一些,”jx说,“我初来乍到,你懂的吧,不能把人得罪得太死。”

“哈哈哈哈……”两个人都大笑起来。

“……所以,”笑了一阵后,记者问到,“那后续你又组建了7、8支美国乐队,让今年的公告牌上全是你的歌,人们都快以为jx这两个字母是佚名之类的东西了……请问这又是在干嘛呢?”

“这个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