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深宫夜变

偌大一个施工现场,只有少数的能工巧匠还在劳作,主要是那些已经建好的宫殿,宫殿内部需要做最后的修饰。

当然,户外的劳作无法继续,在宽敞的大殿内,有一批木匠却已经在提前制作各个宫殿所需的家具了。

郭默来了中都城,自然是先住到原有的皇宫里,更是将娘亲李萍和大哥郭靖一家子都接了过去。

郭靖虽然在心里觉得有些不妥,却始终拗不过郭默,他也知道二弟的心意,想陪着娘亲过一个热热闹闹的新年,索性就没再拒绝。

“哈哈,陛下,老臣又能到您这里来蹭饭了——”

郭默一大家人正在大殿用饭之时,一个久违的声音在郭默的耳旁响起,紧接着从外面一前一后走进来两位老者。

走在前边这位,须发已经斑白,却身材壮实、满面红光,正是阔别了三年之久的礼部尚书程珌。

满朝文武,恐怕也只有这老程珌,会在郭默面前如此的肆无忌惮。

而跟在后边那位,郭默也有些印象,只是在朝会上见过,要不是为了建造新的皇宫,此人还真引不起郭默的关注。

工部尚书赵建大,也五十多岁了,皮肤黝黑,一副苦大仇深的脸,郭默却知道此人算是当今的一位算学高手。

“哈哈,程先生、赵尚书,方才朕还提到了你们,想着今年一定要在一起多聚聚,过一个热热闹闹的新年,没想到你们小年夜就过来了。”

“南天,去让厨房再送一桌酒席来,不用太多,拣精致的菜来八个就行,大哥,我们陪两位尚书喝几杯吧?”

原本算是家宴,郭默自然是陪着娘亲李萍、郭靖、李莫愁、华筝、张婷、杨过和郭襄等家人坐了一桌。

旁边还有一桌,却是武南天、哈吉二位徒弟,陪着三师傅“马王神”韩宝驹和“锦衣”的大统领陆平生,还有几位“靖难军”的校尉。

程珌和赵建大来了,郭默自然要过来作陪的,就把大哥郭靖也拉了过来,四人就在大殿的另一侧又开了一桌。

“程先生,这三年来辛苦您跟赵尚书了,朕先敬你们一杯——”

酒菜一上,郭默先提了一杯,向程珌和赵建大敬酒道。

“哈哈,陛下,这有什么好辛苦的?当年您打下了洛阳,老程就跑到洛阳去,给您当一个燕王府的司马。”

“您打下了汴梁,老程就跑到汴梁去为您修葺汴梁皇宫,如今中都城重回我汉人的怀抱,老程来这里为您督建新皇宫,自然是责无旁贷的。”

“不过,老程年纪也慢慢老了,今后您再打下更靠北的地方,老程恐怕是去不了啦,这身子骨在中都城待着,都快被冻散架了,哈哈哈——”

当着工部尚书赵建大的面,程珌如数家珍地,把他过往的“辉煌历史”又炫耀了一遍。

连一旁敦厚的赵建大都被他逗乐了,这一套说辞,他已经听老程珌不止一次的念叨过了。

可惜,人家是老前辈,说的又都是事实,赵建大也不好跟他辩驳。

“哈哈,程先生,这件事您尽请放心,即便再打下更西或更北的疆土,却也找不到比中都更适合做都城的了。”

“哪里还能一直让您去督建皇宫呢?那样一来,朕岂不是成了隋炀帝杨广那样的昏君?而您老,却要去抢赵尚书的风头吗?”

满朝文武中,令郭默尊重的重臣有很多,让郭默依为臂膀的人也不在少数,但是,私下相处氛围最为融洽的,还真得要数眼前这位礼部尚书了。

郭默这样的一句玩笑话,让有些拘束的赵建大,顿时也轻松了不少。

“陛下,您还真别说,跟程尚书搭档一起修建皇宫,臣真的受益匪浅啊。臣也在工部待了很多年,于建造一途也算是有些心得。”

“此次跟程尚书搭档,臣才发现,过去臣只是在简单地建造房子,而在程尚书的建议下,却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艺术品了。”

“哈哈哈——”

看着赵建大一本正经的样子,郭默忍不住大笑起来。

原本他以为这位工部尚书,除了自己专业内的事情,一直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却没想到此老夸起人来,也是如此的清新脱俗。

“陛下,您别笑啊,老程觉得赵尚书说的没错,您是不是该多给微臣发一份俸禄啊?别的不敢要,哪怕一个月给一坛‘英雄醉’呢,嘿嘿……”

一场小年夜的饭,有了程珌和赵建大的加入,更是吃出了君臣和谐的气氛。

席间,郭默直接做出了决定,让老程珌负责召集人手,就定于旧历的最后一天,在皇宫里盛排延宴,和中都城及附近的文武众臣一同守岁贺年。

……

郭默暗中前往中都城的时候,远在汴梁城的皇宫,却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有一人夜闯皇宫,避开了层层守卫,却闯到了太上皇赵扩的福宁宫。

“你就是卸任的老皇帝吧?”

阴森森的质问声传来,一道身影已经到了赵扩的御书桉前。

赵扩还没有反应过来,站在旁边的老太监一个健步跳到前边,挡在了来人和赵扩之间,同时运用他那特有的嗓音高喊道。

“有刺客,快来护驾——”

只见来人,看年纪能有五六十岁?

周身穿青、遍体挂皂,一双八字立剑眉,略有一些泛白,手中提着一条非金、非银、非铜、非铁的蛇形拐杖,两只眼睛炯炯有神,射出两道寒光,阴森的可怕。

别看老太监挡在了赵扩的身前,他的心里却已经像炸开了锅一般。

“此人是谁?世间怎么会有如此多的绝顶高手?”

老太监也是一流境界的好手,自从多年前屡屡在“东邪”黄药师和郭默面前吃瘪之后,不仅他自己练功更加勤勉了,对于赵扩周围守卫的布置,更是费劲了心思。

除去老太监,这个福宁宫里里外外,尚有二十四人在暗中守候,其中有八名一流好手,十六名二流好手。

八名一流好手中,有两人算是老太监的亲传弟子,学的是同一套功法,因为是打小修炼,功力已经不次于老太监。

剩下的六名一流高手,那是老太监多年来不惜重金,从江湖上划拉过来的,甚至有些还是江洋大盗,被他秘密从天牢里给换了出来。

老太监用人,只要你有真功夫,只要你从今往后能够誓死效忠大宋皇帝,他从来就不考虑那人的出身和来历如何。

当然,老太监也自有控制这一众高手的办法,无非是一些见不得人、上不了台面的法子罢了。

而十六名二流好手,却有将近一半是他亲自培养出来的人。

自从见了郭默之后,老太监的眼光也变高了,功夫可以传授,各自资源可以好不吝惜地撒出去,武功秘籍也都可以分享。

但是,在他培养的那么多人当中,如果你没有达到一流境界,那么就对不起,还没有资格称呼老太监一声“师傅”。

因此,到目前为止,能够叫老太监一声“师傅”的人,有且只有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