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马革裹尸

更难受的是,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肉香味,有战马的,更多的是被烧烤的人的尸体。

很多经验尚浅的金兵,忍不住呕吐了起来,却在呕吐之时,也被蒙古人带走了性命。

“撤——”

郭仲元做出了艰难的决定,他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三万多金国军士,全部葬身在此。

三万多人,除去前三日已经战死的五千人,尚有两万八千余。

再除去八千多的骑军,步卒尚有两万余,这提前撤退的,当然是那些步卒。

要不然,真被蒙古铁骑追上来,这两万步卒只有被屠杀的份儿。

“传令下去,步卒向南撤十里地,就地扎营、以待蒙军。”

此地距离大名府所在,尚有四十里地,剩下的四千多金国骑军,绝对没可能给这两万步卒争取到逃回城池的时间。

两万多步卒撤走了,没有了弓箭手的配合,金国骑军的处境更加危险。

“亲卫队,留下十人,剩下的全部给老子压上去——”

郭仲元恶狠狠地吼道。

心中却有些难受,可惜这不是自己的“花帽军”啊。

当年,郭仲元驻扎在山东之地,训练了一支两三万人的“花帽军”,无论战力还是军纪,都是大金国军队中的佼佼者。

可惜,被朝中的小人诬陷,得了个“拥兵自重”的罪名。

要不是这么多年功名赫赫,又有一些昔日的同僚求情,郭仲元都不确定自己会有什么样的下场。

即便如此,他也被调离了驻守多年的山东,而被派到南边去防备大宋。

当然,自己一手训练出来的“花帽军”,是不可能让他带走的,只是挑选出五百人作为自己的亲卫队。

因此,郭仲元的亲卫队,也许是所有亲卫队里,平均年龄最大的。

五百人中,年龄最大的已经四十多岁,年龄最小的也超过了三十五岁。

他们都是当年从“花帽军”中筛选出来的佼佼者,跟着郭仲元被贬到南边十多年了。

别看只有五百人,如果放出去,至少都是十夫长、百人将级别的战力。

留下十人拱卫在郭仲元的身边,其他四百多人在亲卫队长的亲自率领下,直接就冲到了两军阵的最前沿。

这股生力军的涌入,还真解了一时之急,蒙古铁骑的攻势被遏制住了。

这四百多亲卫军,完全可以跟蒙古铁骑一对一放对,甚至还要强上一些。

时间在一点一滴的过去,又坚守了半个多时辰。

郭仲元估摸着,两万多步卒应当筑营完毕,而曾经的八千金国骑军,已经剩下不足两千。

要不是郭仲元亲自督战,都不确定这些骑军会不会顶到现在?

伤亡了六千多骑军,也仅仅杀伤了三千多蒙古铁骑,这还要算上郭仲元亲卫队杀伤近千人的战绩。

“撤——”

郭仲元终于发出了全军撤退的命令,剩下的不足两千金国骑军,还尚存的百十名亲卫队,纷纷脱离战场,向南逃窜。

“想跑?门都没有,给老子追——”

木华黎也杀红了眼,区区三万多金国步骑把守的营寨,四天时间居然让超过五千名蒙古勇士丧命于此。

现在,对方大部也撤走,连主帅都准备逃了,木华黎怎么能咽下这口气?

短短不到两个时辰,金国骑军由八千多锐减到不足两千,作为统帅的郭仲元当然难过,但他却觉得值得。

血拼掉对方五千多铁骑,前方再借助营寨,依然可以挡住蒙古人。

算算时间,离得最近的左翼偏师,应该在今晚或明早就能赶到。

自己有了四五万人马,还对付不了你剩下的一万多疲军?

可是,等郭仲元赶到十里处的时候,彻底傻眼了。

这哪里有什么营寨啊?

那先前撤退的两万多名步卒,连个人影都没有了。

“大帅,这可怎么办?”

郭仲元的亲卫队长,此时也负了伤。

在连杀对方两名百夫长之后,居然被一名小兵偷袭,一弯刀砍在了他的左肩上,鲜血染红了半边身。

“哎,如此军将,亡国之兆也,可惜了这两万多条性命啊。走,咱们绕道,向西去接应一下潞州来的援军,如果他们按时赶到,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郭仲元如何不知,那两万先行撤退的步卒,从将领到军士早被吓破了胆,哪里还肯再扎营抵挡?

估计顺路向大名府逃去了吧,如此反而可能彻底葬送这两万多条性命。

郭仲元料想的不错,当他接到潞州来的两万兵马,再次折过来时,就发现了大片的死尸。

以一万五千蒙古铁骑,在荒野上追逐两万多名吓破胆的步卒,那跟单方面的屠杀有什么区别?

“大帅,看来咱们能逃走的兄弟,不会超过三千人......”

看着尸横遍野,郭仲元的心里,除了愤恨就是悲凉。

“大家动手,让弟兄们入土为安了吧。”

郭仲元摆了摆手,让众人去打扫战场。

“将所有斥候都派出去,看看该死的蒙古人到了何处?派人到大名府看看,那里只有两千驻军。”

郭仲元是听到对方“三日不封刀”的喊声,要想屠城,估计大名府是最好的选择。

两刻钟之后,战场打扫完毕。

“大帅,咱们金军遗骸总共收拢了一万九千多,蒙古人只找到不足一千。”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金军跟蒙古铁骑的差距,那是全方位的,郭仲元短时间内也无可奈何。

正在这时,派出去的斥候纷纷回报。

“禀大帅,蒙古军正在进攻大名府,却被我们的人给包围了,看旗号好像是移剌蒲阿将军。”

“真的?哈哈,太好了——”

这可能是这么多天来,郭仲元收到的最好的消息。

移剌蒲阿也是大金国一名悍将,比郭仲元的资历更老。

这一年多来,因为有了他率领的三万“忠义军”的牵制,窝阔台才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传令下去,全军向大名府开拔,务必全歼这一万多蒙古人,为死去的弟兄们报仇——”

“报仇——”

“报仇——”

郭仲元率领这两万多金军,斗志昂扬地杀奔了大名府,满怀信心地要彻底歼灭木华黎所部,却没想到陷入了更大的包围圈。

......

“殿下、殿下,出大事了——”

洛阳城,燕王府。

郭靖已经从长安城回来两个月了,也带回来三万更加强悍的“靖难军”。

现在,“靖难军”是一支完全超编的军队,已经九万人出头了。

除去留在关中地区的两万人,在洛阳所在的河南府,已经聚集了七万余众。

郭靖回来之后,这两个月直接就住在了燕王府,这兄弟二人也好久没能有这么长时间来切磋武艺了。

“靖难军”的训练当然不会放松,由副都统秦钜带着,保持着一日一练的强度。

这几年,虽然郭靖忙于“靖难军”的训练,后来又挂名在燕王府下,逐渐参与政事,自身武功的修炼却一日也不曾落下。

洛阳城里这帮人,武功跟郭靖最接近的,要数“铜尸”陈玄风了。

二人当众交手了五百个回合,也未能分出输赢。

虽然是个平手,陈玄风心里却明白,这恐怕是自己最后一次能跟郭靖战成平手了。

郭靖的潜力尚在,而他陈玄风已经基本定型了。

当“听风”的急件送到燕王府的时候,郭默、郭靖兄弟正在闲谈。

其实,郭默早已关注到河北战场的动向。

进入四月,河北战场的消息,也由原来的两日一报,改成了一日一报。

“二弟,是什么消息?”

郭靖虽然稳重,但事关替成吉思汗复仇,他这大半年也一直在压抑着自己。

“好大的手笔啊——”

郭默也被急件的内容惊到了。

昨日还是郭仲元率领两万多步骑,汇同移剌蒲阿的三万“忠义军”,要将木华黎的一万多蒙古铁骑歼灭在大名府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