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完了,皇上疯了!

按照计算下来,基本上就是一亩地左右。

虽然不够精准,但相差不多。

在将这些东西都堆放在那推车之上时,整整堆满了十几车!

这一幕,简直惊呆了在场的众人。

虽然刚刚所有人都很惊讶,在那么一丁点的土地上,就挖了这么多东西出来。

可当他们真正的去仔细挖掘后,才发现这一片土地之内,竟然藏了这么多的货!

“这也太多了吧”

那老三朱高燧惊讶的看着眼前这些,他们这群人不知不觉间挖出来的红薯,竟然有这么多!

足足装了十几车!

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然而此时众人所惊讶的还仅仅只是因为这些红薯表面上看起来很多。

却不知道的是,此时站在他们身边的老爷子朱棣,比他们想到的要更多!

他们这些武将想不到太多的事情,可朱棣虽然喜欢打仗,但他治国也不差啊!

他很清楚,这些红薯背后所代表的东西。

一亩地能出产多少的小麦、出产多少的水稻,他朱棣再清楚不过了。

而如今他们所挖掘的范围也不过就是大概一亩的土地。

可瞧瞧眼前这一幕,出产了多少??

要知道,不管那小麦还是水稻,在出产之后还要经过一些加工的步骤,才能得到最终可以食用的大米和面粉。

中间还会产生损耗。

可瞧瞧眼前这些红薯。

十几车!

只要用水洗干净后,所有的内部肉质都可以用来食用。

这些红薯有多少?

几乎是小麦和水稻产量的五六倍!

五六倍啊!

眼前这些红薯和那似乎叫土豆的东西,其重量,绝不会低于四五千斤!

就是在南方最好的水稻田,一亩地出产的水稻,最好的也不过就是八九百斤!

这还是江南地区最好的水稻田才能达到这个产量。

一般的水稻田绝达不到这个程度!

如果这些红薯和土豆可以用作大规模的种植

其结果,朱棣实在不敢想象。

这太惊人了!

为了试验这个出产量是不是因为特殊地方才出现的巧合,朱棣当即便又说道:“这一片,继续挖!”

听到老爷子的话,一旁的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都懵了。

“爹,还挖啊,都挖这么多了。”

“废什么话!挖!”此时的老爷子朱棣,哪里有功夫跟他们闲扯澹。

他迫切的想要得到自己心中猜测的答桉。

而伴随着众人再次不断的挖掘。

很快

一如之前一般,又是挖出了十几车的红薯和土豆。

看到这个结果。

那老爷子朱棣长长的舒了口气,然后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突然平白的大笑了起来。

瞧着老爷子如此的高兴,一旁的众人却是傻愣住了。

纷纷对视一眼,都不明白皇上这是在高兴什么。

“行了,别挖了。带着这些东西,回城!”

“对了,樊忠,明天一早,去将朱瞻基那臭小子给朕叫回来!”

“是!”

随着众人返回到城内后。

一整夜的时间,值守在皇上屋外的樊忠,时不时的便会听到那屋中传出皇上的大笑之声。

也不知道到底在高兴什么,这笑声,持续了一整夜。

甚至于那些不明白其中内情的人,都还以为皇上疯了。

第二天一早。

就是一晚上没有睡觉的朱棣,依旧是精神头十足,走到哪儿那脸上都挂着笑。

搞的那些前来禀报事情的大将们,一个个都诧异不已。

也不知道皇上这是遇见了什么高兴事儿,高兴成这样。

要知道,平日里皇上的脸色可都是板着的。

柏海儿湖边上。

正在烤着野兔吃的朱瞻基,很快便收到了来自于定北城中老爷子要他回去的旨意。

在听到面前这人的话后,朱瞻基很清楚老爷子叫他回去要做什么,便直接对那前来传话的传令兵说道:“我就不回去了,你帮我带两句话给皇上。”

“红薯一亩2500斤,土豆一亩5000斤!”

听着面前太孙殿下的话,那传令兵一脸的困惑不解:“殿下,皇上的旨意是要您亲自回去的”

朱瞻基点了点头:“我明白,你带话回去就行了。”

见此,那传令兵也不好再说什么,但还是疑惑道:“殿下,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啊?属下属下听不太明白。”

可朱瞻基却说道:“你不用明白,把话传给皇上,皇上自然知晓。”

闻言,那传令兵便只好告辞行礼后,离开了。

第二天。

当这传令兵返回到定北城后。

对于自己大孙子朱瞻基的消息,已经等待了足足两天的朱棣,此时正在与军中的将领们商议着什么事情。

在看到那传令兵回来后,便立马召见了。

“太孙人呢?”

见只有他一人,朱棣忍不住的皱眉问道。

听到皇上的问话,那传令兵便赶忙回话道:“回皇上的话,太孙殿下说这次他就不回来了,路上浪费的时间太多。让属下带了两句话给皇上。”

闻言,朱棣顿时皱着眉头说道:“什么话,说吧。”

那传令兵便立马将太孙说的两句话复述了一遍。

“红薯一亩2500斤,土豆一亩5000斤!”

随着这传令兵的话说出口,在场的众人对于他口中的这两句话都十分的不解,不明白这两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什么红薯,什么土豆。

什么2500斤,一亩5000斤又是什么意思?

那些没有经历过那一天晚上事情的人,自然是不清楚这些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可能站在一旁的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以及那御前营的统领樊忠,可都是跟着老爷子朱棣那晚出去的。

就是那些红薯和土豆,也都是他们亲手挖的。

如果说当时他们还没有想明白老爷子朱棣为什么那么高兴,又为什么要挖这些东西。

可如今在听到了此事与那太孙朱瞻基有关后,便立马联想到了之前那太孙朱瞻基在这里说出的那番话。

补给不用担心,粮食也早就准备好了。

难不成

那晚他们挖的东西,就是太孙给大军准备的粮草?

还有那太孙传回来的两句话。

红薯亩产2500斤,土豆亩产5000斤!

那天晚上他们或许对于那些土豆和红薯到底有多重并没有清楚的概念。

也不明白这些都代表着什么。

可当这详细的数字出现在脑海中时,他们便不由自主的会将其与那水稻与小麦相比较。

这一比之下,他们立马便发觉了这两句话当中所包含的意思。

一瞬间。

那站在一旁的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还有那御前营的樊忠,都呆滞在了场中。

用不可思议的目光,看向了那晚参与过这件事的人。

在看到对方眼中同样存在震惊之色时,他们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并没有错!

他们这些人就是再不种地,但身处在封建王朝的时代,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小麦与水稻亩产多少。

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如今大明朝的所有百姓所依靠的粮食都来源于那小麦与水稻。

如今这红薯与土豆的亩产量,要超过那小麦与水稻的四五倍!

这代表着什么?

又会产生什么影响?

用屁股想想也明白。

一瞬间他们终于明白了,那天晚上老爷子朱棣为什么大晚上的要将他们都叫出来,并且只带了那么点儿的人。

还非要让他们将那两片土地都给挖了。

那压根就不是老爷子朱棣想要吃这些东西。

而是在计算,计算这些土豆和红薯,到底能出产多少!

可如今,朱瞻基那小子,却用两句话把天机给道破了。

红薯亩产2500斤,土豆亩产5000斤!

伴随着那汉王赵王以及樊忠经过最初的震惊,将目光看向那龙椅上的朱棣时。

此时的老爷子朱棣,却仅仅只是表现出一个微笑的姿态。

但明白一切的他们,却能看出老爷子

此刻一定在压抑着自己内心当中的真实情绪。

因为这样的发现,简直骇人听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