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超越时代的战争方式!

想到这里,朱瞻基的脸上顿时浮现出坚毅之色。

转身便朝着营帐中而去。

随着朱瞻基在那营帐中与老五朱瞻墡不断的商议。

一个较为完善的计划也渐渐完成。

深夜。

伴随着大多数的将士在忙碌一天后进入到睡梦当中。

按照以往习惯,早该沉沉睡去的朱瞻基,却在这个时候从营帐当中醒了过来。

走出营帐的同时,老五朱瞻墡也来到了他的身边。

此时老五朱瞻墡的脸上,身披战甲,但神色却有些复杂。

“大哥,我们真的要这么做吗?”

听到身边老五朱瞻墡的话,朱瞻基沉默的片刻后,还是说道:“事已至此,不可不为。哪怕最后老爷子要扒了我们俩的皮,也只能让他去扒了。”

见朱瞻基如此说,朱瞻墡脸色凝重的思考了片刻后,说道:“行,弟弟我听大哥的!”

闻言,朱瞻基转身拍了拍老五朱瞻墡的肩膀。

“按照计划,准备行动吧。”

“好!”

伴随着老五朱瞻墡的离开,很快,整个候补营的七八千将士全部从营帐当中走出。

并且按部就班的开始收拾东西、拆除营帐。

整个中军大营虽然都驻扎在一个地方,但各自之间却还是有些距离的。

如今在这草原之上,又是深夜,这里的动静外边根本发现不了。

毕竟这里属于整个驻扎点较为中心的位置,没有人会时刻关注这里的情况。

《天阿降临》

很快,半个时辰后。

在几千名将士的收拾下,整个候补营的物资被全部收整完毕。

看着此刻站成一排排,随时等候调遣的候补营将士们。

朱瞻基不由的又看了一眼身边的老五朱瞻墡。

这次还真是多亏了这小子。

若是没有他调教出这样一支队伍,此时的他还真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呢。

此次北征。

按照他的计划,在有了新式大炮的加入后。

整个明军本该是所向披靡的。

加上他这个先知先觉者。

完全能够按照自己所知晓的历史进程帮助老爷子取得这一次北征的胜利。

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历史竟然惊人的相似。

老爷子此次北征的战法,与历史一般无二。

要知道此次北征因为各方面的因素已经提前了大半年了,本该是在明年开春二三月出发的大军,如今已经提前了半年的时间,便已经来到了这斡难河畔。

即便是所遭遇的情况相同。

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老爷子如此的固执。

在对军事上的独断专行,简直令人发指。

虽然他很清楚老爷子有这个独断专行的本事。

可如今老爷子因为年纪大了,加上对大明朝日后的担忧,所以在大军开拔之前心态便已经发生了变化。

老爷子前三次的亲征,分别相隔六年和八年。

可最后的这三次亲政时间,却仅仅相隔不到一年的时间。

连续三年,三次亲征。

哪怕老爷子对大明日后的军事十分担忧,但在他朱瞻基已经提前表现出了可以克制塞北部族的方法后,想来老爷子应该不至于如此的急切。

毕竟代价可是大明朝五十万的精锐兵力!

可一切大大的出乎他的预料。

老爷子的心态甚至要比历史上更加急躁。

兵力刚刚汇聚于斡难河畔,起手便要分兵推进。

这让他朱瞻基如何能够想到。

但事已至此,说什么都是废话,如今他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改变这一切。

但既然想从根本上劝说老爷子改变这一战法的路子已经行不通了。

那么,他们能做的,就只有给老爷子擦屁股了

小败可以,绝不能出现大败和溃败!

如今大明朝的国力正是强盛之际,犹如少年方才长成。

如果在他朱瞻基的治理下,不出十年,击溃塞北各部族犹如砍菜切瓜。

可一旦此次大败,致使大明朝最精锐的军队留在塞北。

这个世界和时代,将不会再重新给大明朝一个成长的时间了。

整个大明朝必将为了边疆的战事而掏尽国力。

发展的速度,也将变的极为有限。

想着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伴随着一阵寒风吹过,朱瞻基回了回神,再次看向面前的七八千人,顿时喊道:“出发!”

伴随着朱瞻基的一声令下,整个候补营的七八千人,立马开拔。

在之前与老五朱瞻墡的商议中,朱瞻基已经选择好了他们此行的目的地。

斡难河以北,明军从未踏足过的区域。

乌兰巴托地区!

这里对于整个明军而言,是一片空白的区域。

是没有任何文字记载的未知区域。

但对于朱瞻基而言,他很清楚,明军与草原部族最后大战的地方,正是这里!

柏海儿湖的东南区域。

而柏海儿湖,正是后世很多歌曲中提及的贝加尔湖。

之所以蒙古部族会在这里与明军决战。

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找到了打败明军的办法,也不是因为他们有了一个马哈木这个统一的指挥者。

任何的可能性,也只是可能性。

如果可以,没有人愿意去招惹明军这个庞然大物。

也没有人愿意被明朝所记恨,与其死磕。

但凡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没有任何一个草原的部族愿意在这个时期,与明朝结怨。

而真正导致整个草原的各部族联合起来,必须要对抗明朝的,正是因为这个柏海儿湖!

柏海儿湖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澹水湖!

其储量占到了世界澹水储水量的百分之二十!

是国内全国澹水储量的近十倍!

在后世,它的存在解决了北方大国全国百分之八十五的澹水使用需求。

而在如今这个时代,柏海儿湖对于草原各部族的意义,比在后世现代还要重要。

如果将蒙古按照后世的区域划分为内外蒙古的话,那么内蒙古地区可以完全依靠天然的降水量以及境内的河流,便达到正常的需求。

而在外蒙古呢?

那里可不是印象中全部都是草原。

那里的荒凉,远超常人的想象。

之所以会出现这个原因,正是因为那里的降水量非常的低。

可以说,草原人在这个地区之所以还能生存,基本上靠的就是柏海儿湖的存在!

就算不在柏海儿湖的周边,那也是依靠了其支流的延伸。

支撑一个文明延续最大的根本因素,就是水资源!

这一点可以用在任何一个文明身上。

凡诞生文明,其周边必有水源!

在古代,科学落后的时代,水源的消息,也就意味着其相应文明的消息。

可想而知,柏海儿湖对于所有草原部族的重大意义。

对于那些草原上的部族而言,柏海儿湖周边,也是草长的最为茂密的地区。

也正是因为老爷子朱棣率领的明军触动了他们这一根本利益,所以才导致了整个草原上的各部族,在前几次的征讨中都没有联合,却偏偏在这一次联合起来的局面。

当然,即便是如此。

如果老爷子能够保证不分兵,不给他们任何的机会。

这些草原的部族依旧不敢动手。

前几次的大战,他们已经亲身的领略过了明军火器的威力。

毫不客气的说,在不用各种战法将局面扰乱,只保持正面作战的情况下。

草原各部族来多少人,死多少人!

朱棣所使用的三行火器战法,是领先世界两百年的火器战法。

在后世,征服了大半个欧洲的拿破仑,依靠的也正是与这个战法几乎相同的战法。

之所以草原部族的军队还能危险到明军,其根本原因还是他们用了计策。

比如,在正面吸引火器的同时,从四面八方包围,冲锋。

这样火器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

但这种机会,是非常非常难得的。

没有人去用命尝试。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朱瞻基在明知道那柏海儿湖是草原部族命脉所在的情况下,也没有办法以此来逼迫他们正面作战。

也没有办法用这个事情来劝说老爷子。

不过,在明知道这些信息的情况下,朱瞻基自然不可能只带着他身边的这七八千人便径直的从敌人眼皮子底下堂而皇之的经过,赶去那乌兰巴托地区。

他们在脱离了整个明军驻扎地后,便朝着大明朝境内的方向行去。

在脱离明军驻扎地的这个过程中,朱瞻基依靠着自己太孙的身份,很顺利的便以奉命为由,躲过了所有人的拦截。

绕道明朝内部,奴儿干都司的境内,然后从那里直插进入乌兰巴托地区。

尽管如今的奴儿干都司境内的各女真部族只是名义上接受明朝奴儿干都都指挥使司的管辖。

但借道这种事情还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毕竟大明朝在这里还设立了不少的卫所。

而与此同时。

伴随着朱瞻基带领那七八千的候补营将士从大军之中离去。

一直到天亮,朱棣才收到了消息。

“你说他们私自跑了?!”

此时的朱棣,微眯着双眼,直勾勾的看向面前那个传令的传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