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摊丁入亩

朝廷收到的赋税不会减少,无地少地百姓不会再被赋税压力搞的饿死。

而那些有地的百姓,也不会因为生孩子增加的人头税而不敢生孩子,同时他们需要缴纳的赋税并没有任何的改变,只不过从原来杂乱的赋税名目整合到了一个。

明初本身的赋税就不高,这些有地的百姓足够生活,甚至还能积攒不少家底。

让地力留在民间百姓的手中,将本该属于朝廷的东西再拿回来,同时还能极大的提升人口的增长速度。

这一点从康乾三代多达三四亿的人口爆发就能看出来。

试想,当如今大明朝的五千万人在短短的几十年间爆发到了三四亿,这些人口增长所带来的生产力增长,会有多么恐怖。

到那个时候,朝廷随随便便的一个税收,就算程度与现今完全一致,所能带来的赋税总量,就是如今的七八倍!

财政平白多了七八倍,就代表着他大明朝就能在老爷子现今的基础上,多修建七八条的运河,多北征七八次,多迁都七八次,多修筑七八次的永乐大典,多派出七八倍的下西洋船舰等等

所有如今朝廷的支出,都能提升七八倍!

这还仅仅只是说朝廷财政带来的直接影响,还有无数隐形的利好。

当然,在这之前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这个针对土地拥有者的税收制度革新虽然用的手段是潜移默化的,可这仅仅只是给了朝廷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就好像打仗要出师有名一样。

而那些既得利益集团,也并不是笨蛋,他们聪明着呢。

他们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明白这条政令的意义。

到那个时候,全国各地就会出现无数的阻力。

甚至这些阻力就来自于朝廷内部。

对于这些朱瞻基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其实,他刚刚与老爷子所说的一切,都来自于后世著名的内阁首辅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以及康熙提出的摊丁入亩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