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西征楚国

吴王庆忌十一年,即公元前503年开春,吴国正式对楚国宣战,同时,五万吴军,再加上蔡、徐、钟吾、薛、郯、莒、邾、滕八国的三万兵马,共计八万大军,在金陵誓师之后,宣布西征楚国。

按照原来的计划,吴国会兵分两路,一路正面迎击楚军,一面则是顺流直下,从大江西进,袭击楚国都城郢。

不过,沈诸梁似乎是考虑到这一点,故而没有率兵进抵潜邑、六邑一线,急着消灭白公胜的叛军。

在沈诸梁的部署下,楚国各地的勤王之师,都纷纷聚集到郢都,准备在郢都一线跟来犯之敌背水一战。

但,沈诸梁可以预料到,面对来势汹汹的吴军,楚国的军队毫无胜算。

因此,沈诸梁不得不向楚王熊轸谏言,派出上大夫申包胥赶往秦国,请求秦人出兵救楚。

得知楚人的战略后,庆忌也临时改变计划,放弃了原先让孙武率军渡江南下的战略,转而在潜邑跟白公胜的军队会合,然后进行浩浩荡荡的西征。

以吴国为首的联军十万人,一路攻城略地,势如破竹,先后攻取楚国的养城、英氏、穷、鸡父,又翻越大别山,直扑柏举。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吴军就攻占了楚国大片的城邑土地,并且没有遭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

庆忌的战略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要一路长驱直入,捣破楚国的都城郢。

至于楚国腹地以及北方的大片疆域,庆忌则是没有选择去攻占。

因为这样一来,联军的兵力难免会分散,选择部署一部分兵力驻防,得不偿失。

但是,这样一来,吴军也会承担许多风险。

盖因战线拉的太长,以吴国为首的诸侯联军的粮秣器械,转运困难。

幸而吴国的舟师战力非凡,足以称霸大江,通过水路来运输所需的粮秣军需,根本不成问题。

吴国要一口吞掉楚国这个庞然大物,着实是不容易的。

这就是庆忌为什么选择分楚,而不是灭楚的缘故。

庆忌是要选择在一个合适的时机,一个合适的地点,寻找楚国的主力大军进行决战。

要是吴军能一举歼灭楚军主力,则攻灭整个楚国,也当不在话下。

为了这一日,庆忌可谓是朝思暮想,盼了不止十年!

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