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苛政猛于虎也

毕竟,吴国刚刚立法,有些刑事上的事情还没有处理的经验。

庆忌又暗暗思索了一下,忽然道:“伯噽,你廷尉府的官宰,可熟读《法经》?”

“回禀大王,臣以及廷尉府的同僚,已经熟读《法经》。”

作为吴国最高的司法机构,伯噽等官吏自然不能连《法经》都没有熟知。

“《法经》在金陵试行,使国人熟知,收效显着。寡人当将《法经》之内容,推广于国内各地。”

“要保证每一处县衙,都张贴法经的告示,所有官吏,包括秩比一百石的小吏,甚至是地方的三老、亭长,都务必熟读《法经》,并口口相传于民间,使国人知法而守法!”

“不定时抽查,令各地管理背诵《法经》,默写《法经》,若无法将其背诵默写者,一律不得录用!”

“唯!”

庆忌此举,考虑到的正是能迅速将《法经》推广于吴国的各个地方。

知法犯法是最可恶的,而有了《法经》作为依据,将来县令们碰上一些棘手的桉件,也无法凭借个人的喜好,去为那些桉件盖棺论定!

人治终究是有限的,因为庆忌不敢保证,每一个官吏都能做到明察秋毫,清廉正直!

所以,法治才能应运而生。

顿了顿,庆忌又道:“另外,着你的廷尉与御史台(御史大夫机构),在地方上分别设立督邮书掾、督邮曹掾,凡传达教令,督察属吏,桉验刑狱,检核非法等,无所不管。”

一听这话,伯噽有些迟疑的道:“大王,若是如此,这督邮的权柄岂非过重?”

“一县只设置一名督邮书掾,一名督邮曹掾,督邮书掾属于廷尉府官吏,督邮曹掾属于御史台官吏,不归于县令管辖。”

“而不论是督邮书掾,或是督邮曹掾,都只有监督之权,三年一换,或调或升。”

“唯!”

有了较为完善的司法机构,庆忌自然是要在地方上,建立监督的官吏。

如若不然,一些道德败坏的官吏,难免会在地方上跟土皇帝一样横行霸道,鱼肉乡里。

这恰恰是庆忌所不能容忍的!

至于为何要设置两个督邮,庆忌也期望二人能相互牵制,而非沆瀣一气。

而今,天下固然礼崩乐坏,但还未人心沦丧,真正的贪官污吏那是少之又少的,因为人们心中都有着最基本的道德底线,不会轻易逾越。

庆忌之所以设置这种监督地方之官吏,为的,也只是防微杜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