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九章 洪武三十年

大明嫡子 肉丝米面 2420 字 3个月前

朝廷上上下下显得格外的繁忙。

首先就是西平侯沐英,累功晋封黔国公,算是彻底坐稳了内阁大臣的位子。

对于沐英晋封黔国公这件事情,朝野上下都没有什么意见。

毕竟按照大伙的想法,若不是因为黔国公沐英早年和皇家的关系,加之这两年成了太孙府的外戚。

他沐英早就该晋封国公了。

如今成了国公,已经算是拖了许久后该有的结果了。

再然后,就是朝廷在晋封沐英为黔国公的当天,同时下旨改凉国公为梁国公。

只是等蓝玉接到旨意,知道消息恐怕得要等到来年了。

他这时候还在贝加尔湖一线,为大明打造新的边疆戍堡防御线。只是谁都知道,当旨意送到的那一天,蓝玉恐怕是要大醉一场的。

毕竟当年蓝玉本来就该是梁国公的,只是因为那时候做的事情过于跋扈嚣张,所以才将那个梁字改成了凉字,以示警告。

如今算是得偿所愿了。

旨意下来的当天,蓝玉的长子蓝春就进了宫,替父亲谢恩。

听有遇见的官员说,蓝春和红着眼进的宫,挂着泪却满脸笑容走出皇宫的。

而年前除了这两桩涉及国公的事情之外。

便就是朝堂各部司衙门,合议结算有关于洪武二十九年大明朝的财政收支情况。

总体来说,洪武二十九年的大明朝,算得上是有了盛世的景象。

虽说朝廷耗费无数进行了北征,可是对财政造成的影响并不大。

甚至于还远比不上修建那座还没有建成的大青城耗费的多。

朝廷愈发的有钱,这让户部尚书夏原吉成了年终会议上,脸色最好看的一个人。

会上一算,户部今年不光有钱了,还替朝廷存下了大把的钱粮。

只是除了内阁和各部九卿之外,其他人却是不知道这一笔钱粮到底是多少罢了。

但通过户部财大气粗的一挥手,让工部在玄武湖北边开建整整九十九座仓房的事情来看,户部现在真的是存下来了很大一笔钱粮。

因为是直隶道总督大臣的缘故,邹学玉也参与了那场年终决算会议。

眼看着工部尚书张二工点头之间,便说只要半年时间就能替户部建好了九十九座仓房,邹学玉脸上就笑开了花。

应天府也是他直隶总督辖下范围,这么多座仓房同时开建,势必要雇佣数量众多的百姓做工。而且必然不仅仅是限制于应天府,因为现在应天府竟然出现了一个神奇的画面。

因为无数的工坊兴建,还有无数手工作坊投入使用。

应天府地界上,竟然是罕见的出现了用工荒的事情。

现在应天府已经开始请求直隶总督衙门,协调周边府县,将那些空闲的百姓给弄到应天府来做工。

百姓们做工的越多,赚到的银子就越多,那么也就表明直隶道的经济水平越好,百姓越加富足。

那他这个直隶总督大臣,也就算是合格了。

会上基本是所有人都很开心。

到最后快结束的时候,主持会议的皇太子朱标,在和皇太孙商议之后,更是开口趁着户部有钱,加之年关将至,便按照朝廷官员品级,纷纷都有一份实实在在的赏赐,算是年节礼。

这一下,便是所有人都开心了起来。

如此这般,朝廷对洪武二十九年的结算会议,加上一些旁枝末节的事情,总算是商议完了。

随后便是朝廷关于即将到来的洪武三十年的财政预算,以及工作计划安排。

等到了这个时候,户部尚书夏原吉就立马变成了守财奴,便是一两银子的事情也要带着部员和一帮同僚锱铢必较。

不过目前朝廷的大头开支其实并没有多少。

一来是黄河河道的修建,这件事情河道总督大臣潘德善早就做好了预算,送到朝廷也只是走个过场。

毕竟河道现在修建的成果,朝廷也是知道的,都是实打实用的好料子,做的好工艺。

二来就是应天城连通各处的水泥路修建,除了当初的几条水泥路需要继续延长以外,现在还要新增几条路线,用于增加应天城连通周边地区的货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