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 大明最尊贵的女子

大明嫡子 肉丝米面 2345 字 3个月前

今日争论的焦点,其实算不上什么事情,但朝廷的每一项变化,都会引来无数的人和事的变动,现在的内阁又是个很负责任的组合,所以争论时常难免。

朱标坐在一侧,望着双方阐明了自己的论点,微微皱着眉头。

任亨泰和翟善亦是皱着眉头,两人都不希望今天的议题生效,亦或是能够再晚一些施行。

而解缙和徐允恭却是持赞成态度。

既然现在洪武新政都推行快一年了,帝国就没有什么新的变化,是能比推行新政更难的了。

朱标拍了拍扶手,轻声道:“国朝考公之法,本是应运而生,解朝堂取材之限,防一家独大。

今岁初定春闱后,召天下英才考公取仕。

而今太孙奏报,提请山西道行冬日考公,以应地方选官任用之便。

优劣皆有,只是其中考量,还需以国朝社稷为先。孤以为,内阁还是再议一议,定一个妥当的法子为好。”

没有高仰止在内阁,很多事情只能是解缙出面直接表明态度。

如今亦如这段时日。

解缙抢先站出,开口道:“地方行冬日考公之法,固有优,亦有劣,朝廷却不能因寝废食。

地方招考,或更易舞弊,坏地方清廉。此处,朝廷当可限定,选官不可任用于原府,需从别府为官,三年调出本道。

官职限于布政使司司狱以下,按察使司照磨以下,府衙知事官以下,州城之吏目,府衙之主簿以下。

如此,则可因地制宜,不致地方官府衙门,时常空有官缺,而无人填补做事。”

新晋内阁大学士,吏部尚书翟善,则是皱眉开口:“陛下,此举断然不可。若此法一开,虽官职不高,但时日久矣,地方必然盘根错节,与国家现今新政相冲。

臣居吏部,目睹种种,审议为感。臣有言,可补地方急缺选官任用。

山西道现今官缺成因,来突发之事,不可以天下诸道一概而论。

臣以为,当于每岁开春,朝廷取天下之才,为应天朝堂之用。每岁冬日,分道而考,避本道考生而取用。

待次年开春,取中各道考生,再行启程分赴各地。如此,天下选官之用,皆掌于朝廷之手,陛下圣裁而定,可稳天下社稷。”

解缙心中默默一叹。

若不是这个冬日考公取仕的事情,是皇太孙提出来的,他是断然不可能在这里表明支持。

任亨泰和翟善在这桩事情上的意见,是正确无误的。

解缙很清楚,随着翟善如此一番言论,这件事情已经不用再多说了。

上方的朱元璋笑了笑,点头道:“翟卿久居吏部,深知天下吏治,所言持重,为谋国论。太孙亲临山西,亦有其因,却疏于天下之社稷,下旨驳回。今次,以北巡行在官员暂居山西道各司官府衙门,待朝廷今岁选用才能,明岁开春赴任即可。”

“臣等遵旨。”

皇帝的圣裁,是不包括反对项的。

任亨泰、解缙四人齐声应是。

朱元璋这时则是挑眉道:“那个高春风提奏,燕王私领兵马南下,出藩国,入晋东。虽有朕之旨意,却是事在前,旨意在后,燕藩有错,功过不可相抵,要朕依律惩处老四。这桩事情,内阁如何看?”

当朱元璋说完话,看向任亨泰四人的时候。

四人默契的保持着安静。

因为这个时候,会有人替他们说话的。

果然。

下一刻,一旁的太子爷朱标就站起了身。

朱标拱手弯腰:“父皇,儿臣以为老四就算有错,也是小错。凡事追寻缘由,老四此番私自领兵南下入晋东一带,是为护卫大明太孙。

依次出发而论,儿臣以为朝廷还是应当从轻议论,或降旨申斥,或命其持笔悔过而回呈圣前。”

朱元璋当即冷哼一声。

他眯着眼,瞧着眼前的太子爷。

“要是哪天老四又或者其他人,带着兵马跑到你这应天城外呢?”

………………

?月票??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