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应天的酒 九边的刀

大明嫡子 肉丝米面 2419 字 3个月前

茶台上摆着几样每日都由宫中尚食送来,供内阁大臣们歇息之用的糕点蜜饯。

任亨泰、解缙、徐允恭三人分坐于茶台另一侧。

高仰止冲沏茶的动作很轻柔,几番洗冲,三只盛着金黄茶汤的茶盏便被推到了任亨泰三人面前。

茶盏上,茶叶扶摇而上,卷着几缕茶香,室内清雅。

任亨泰捏住茶盏,放在鼻间轻嗅一下,而后方才轻撮一口。

喉舌卷着茶汤,流于唇齿之间。

茶涩并着回甘,由上而下,继而复转。

“春风沏茶,功夫了得,日益精湛,老夫倒是时时能得些风雅歇息。”

“首辅谬赞厚爱,学生这茶也只能留在内阁,出不得去。”

高仰止含蓄的回应了一句,伸手俯身,又为首辅续上一杯茶汤。

徐允恭在一旁本欲如任亨泰一般浅饮,只是茶汤刚刚入嘴,就被他一下子尽数吸入腹中。

落下茶盏。

徐允恭开口道:“消息已经让人传入军中,殿下华盖殿之言,大都督府不日便会行文诸军,为明军第一则。”

任亨泰品着茶汤,亦在心中品着徐允恭和高仰止两人的话。

毫无疑问,今天华盖殿里的那四不之言,大都督府自是欢喜的。大明想要一直做到那样,便需要始终倚重大都督府辖下的百万明军将士。而如此,大都督府在朝中的分量和话语权也将会更重一些。

只是眼下朝廷虽然从无旨意,但任亨泰很清楚,大明文武不分轻重,随着兵部手上的权柄给一次次的剥离,往后文官们能插手军中之事,也唯有监察军纪、征召新兵、营造地方屯军等事了。

没来由的,任亨泰这位大明文官魁首,想到了锦衣卫。

想到了这个往日里,最不被文官们喜欢的衙门。

或许,该让锦衣卫对大都督府也履行督查之职。

首辅大人心中深思熟虑,目光却又看向了继续冲茶的高春风。

如今的内阁虽然并未有过明言。

但他这位首辅,除了掌总内阁事务,便是分管吏部、礼部、刑部一事。而解缙则是负责户部、工部一事。

兵部如今权柄削弱,也因为高仰止年轻些,方才代管,方便与大都督府那边接洽。

只是有魏国公徐允恭人在内阁,高仰止掌兵部诸事,倒也是可有可无。

这位春风是想要做事了。

锦衣卫的事情说不得,但春风一事却可言。

任亨泰开口道:“近来秦王督办京察地方一事,清理出了不少国之蠹虫。老夫时下多有疲倦,解阁督办各处工程,也是分身乏术。如今,还要春风多往三法司跑一跑,盯着这帮人协从秦王殿下,办好圣上交代下来的京察一事。”

这是要将大明三法司的职权分配给高仰止的意思。

已经三泡,正在换上新茶的高仰止,手下的动作微微停滞了一瞬,继而面露轻笑:“晚辈年弱,正是做些跑腿之事的时候,若有错漏,还望任阁斧正。”

任亨泰淡然挥手,侧目看向一旁的解缙:“名师高徒,大绅是个有福气的。”

解缙颔首,嘴角带着些许的笑容:“国家稳固,君上贤明,才能有贤能聚于此。今日国子监一改前非,游街夸功,扬名君上,亦可表我大明士子之心,赤诚忠君。任阁所计,持重中正,深思熟虑,我等所盼之国家社稷,还要任阁领衔矣。”

任亨泰微微的笑着,天下每时每刻都在变,文渊阁里也在变化着,但不变的是人心。

“三盏即可,不便再饮。”任亨泰缓缓开口,止住了被劝阻继续倒茶而面露疑惑的高仰止。

在三人的注视下,任亨泰轻步到了那一排排的书架前。

绕过最前排的案牍架,任亨泰到了第二排,从成堆的书本案牍中取出一捆裹着书壳的书本。

在三人疑惑的目光下,任亨泰捧书而还,解开书壳上的布条,揭开书壳。

“当真是想不到,任阁竟然还有此雅好。”

解缙轻笑出声,望着书壳下空荡荡的小空间,里面并无书本,而是一只封口很是严密的酒壶。

高仰止眉头挑动,这可不像是任亨泰这位首辅平日里会做的事情啊。

首辅竟然会在内阁里藏酒。

意外之余,高仰止手上却已经开始取了四只新盏冲洗。

任亨泰接过盏,提壶拔盖,清澈之中泛着些微黄的酒液落下,在盏中冲出一圈圈的酒泡。

“并非名酒,只是老夫闲暇之余,于城外老酒坊偶得,喝的久了,也就习惯了这口。”

任亨泰将盏满上酒水,缓缓举起:“诸位,满饮!”

“满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