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京军赈灾

大明嫡子 肉丝米面 3196 字 3个月前

到时候左右不过是动用了两三万的京军,停了雪,地方上清理出官道后也不用担心再有一夜如初的情况了,地方上也就有了人力来配合朝廷的运粮船在长江两岸接收粮草。

至于雪停了之后,积雪融化,官道糜烂的问题。

茹瑺看了眼自己有些发紫的手背,这该死的严寒气温,大概不到开春是见不到回暖的。

京军不是不可以用,而是应该用多少,朝廷在其中又将充当什么样的角色,文官们又处于什么位置。

翟善等人这时候也纷纷抬起头。

茹瑺给了他们一个更稳妥,也充满了妥协的方案。

翟善当即高呼道:“兵部此策大善,解百姓于风雪之中,亦不必令官兵舟车劳动,顺时而动。臣附议。”

在翟善表明了立场之后。

余下的文官们便纷纷再次齐声山呼:“臣等附议。”

朱允熥无声的哼哼了一下,转头看向一身戎装的沐英,只见对方脸上微微一笑。

他亦只得是点头道:“既然诸卿皆觉此策大善,孤便依诸卿之谏。京军调兵马两万,随船而下,往杭州府仓调运粮草。另派兵马一万,分赴寿州、宁乡、萍乡煤矿采运。”

沐英等一众功勋武将当即开口:“末将领命。”

翟善、茹瑺等文官们自知也没有可能不动用京军一兵一员,如今这样子已经是最稳妥的妥协之策了。

便齐声道:“太孙仁厚贤明。”

第一次对文官们的试探,有所收益,亦有所妥协。

朱允熥心中清楚,这是必然的结果。

文官们不可能将手中的牧民之权交给军方,就如同军方从来都不愿意低于文官一等。

他挥挥手:“都去办事吧,此刻正值时艰,诸卿当于孤共克时艰,维系百姓安宁。”

“臣等尊教。”

……

“岳丈觉得这场雪,什么时候会停?”

从通政使司衙门出来,百官散去,朱允熥留了沐英,两人在一众禁军护卫下,向着宫中行去。

沐英抬头看了看从昨夜就短暂停歇之后,便再也没有停下来的飞雪,摇摇头:“臣不知历法,行军布阵、与敌对阵之时,却从来都是以最坏的结果做打算。

今冬这场雪,若当下三五日内便能停歇,则足可谓善果,殿下也可平稳应对。

若这场雪久下不停,殿下恐怕不单单是要抽调在京大半京军,调运杭州府、淮安府两处大仓粮草钱钞,还要预备来年开春之后,积雪消融后的局面。”

朱允熥无奈的摇摇头:“我问过钦天监,他们认为这场雪至少会持续到寒月到来前,甚至是寒月中。再往后,他们也不敢保证。”

沐英愣了一下,停下脚步,低着头伸腿踢了一脚面前的积雪块:“连月大雪,百姓或许有粮食果腹,可衣被柴火呢?今日臣与诸将商定出京的三万官兵后,便议定其后京军齐出的章程,早做准备。”

朱允熥点点头,面朝着沐英露出笑容:“合该如此!时下艰难,京军万般事,都要依仗岳丈和汤家小叔了。”

“此乃臣等职责所在。”

朱允熥转过身,正视沐英,忽然语重心长道:“岳丈,或许你们同样不明白我为何要动用京军赈济灾情。亦或者,会认为我是为了借你们打压文官。”

沐英愣了一下,目光稍有偏移,不曾开口,只是却已经表明了他大抵就是这样认为的。

朱允熥笑笑,这是人之常情,大多数人都会这样认为。

只是他还是解释道:“朝廷有上直亲军卫十万兵马,京军二十万,五军都督府治下地方卫所及边军等一百余万。他们是我大明手中的利剑、坚盾,是我大明能坐拥中原的底气所在。”

朱允熥的语气渐渐有所加重,目光如炬,闪烁连连。

“可是,他们虽为卫所官兵,却也是我大明的子民,也是出自于那些百姓之中。说他们是我朱家的兵,是你们这些将领麾下的兵,倒不如说他们是天下百姓的子弟兵。”

沐英心头大震,此般可谓是大逆不道的言论,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竟然会是出自于眼前这位自家女婿、大明国本储君的嘴里。

“子弟兵……”

沐英有些失声。

朱允熥点点头:“乃我大明子弟也!古有项羽八千江东子弟,可破秦,可与汉高祖做楚汉之争。而今,我大明的这些子弟兵,他们出自天下,选于黎民之中。

朝廷怎么施政,我朱家如何施政,他们是看在眼中的。我朱家和朝廷善待百姓,兵锋藏于百姓前,化身子弟帮扶百姓于灾情之中。

百姓自当看得见,官兵亦身处其中。我大明往后,便是遇到再大的艰难,这些人哪怕是垂垂老矣,亦必当会取出昔年生锈之兵甲,护国危难。”

沐英觉得有些东西在晃动,有些认识开始模糊。

只是,现今的他根本就无法解释这是什么。

良久之后,沐英只能是皆故人语,表今日之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仁爱百姓,百姓拥护。”

朱允熥微微一笑:“便是这个道理。”

随后,他抬起头,只见巍峨皇城宫门已经早就在眼前。

“岳丈该回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