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稻谷熟了

“阮梦说的冬青在不在马车上?”

王耀辉只是为惜月的死短暂地悲愤了一下,就转移了话题。

“在。”

得到准确的答复,王耀辉阴冷一笑,面露杀机。

“昨晚冬青送来的那首诗,记得找到和纸上字迹一样的书生将诗倒背如流,下个月召开的诗会上,我一定要亲手揭穿秦小满代笔的真相!”

哪怕找不到那些代笔的作者也没关系。

只要有秦小满代笔的证据,知道秦小满作不出来诗,他就能推翻当日比诗的结果。

“这一次我不光要让秦小满声名扫地,还要让他和章县令都背上欺君之名!”

王耀辉志在必得。

……

骨碌骨碌~~

马车迎着东升的旭日,驶离了官道。

秦小满望向窗外。

外面连成一片的稻田,金灿灿的谷粒迎光微摆,低矮的房屋隐没其中,袅袅炊烟飘摇而上,俨然驶进了一副田园风光图中的感觉,让他身入其中,惬意无比。

“汪汪汪!”

十几条半人高的黑狗和黄狗沿着沟渠边溜达,巡视着它们的地盘,看到马车经过就会叫上两声。

秦小满视线从它们身上转移,眼角余光落在路边一块两米来高的青色界碑上。

上面用朱红的字标注着“秦”。

记忆里,从这块界碑往东秦家有八个庄子、两万亩水田,眼前能看到的稻谷,都是他家的。

“这还只是两万亩水田,要是十万亩连在一起,看上去更加壮观。”

秦小满感叹一声。

“公子,刚才走过来的就是方家的水田,等成了闲田养上鹅鸭就都是我们的。”

月季望着外面沉甸甸的谷穗,笑得很开心。

就连一向高冷的唐大夫,脸上也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粮食问题,无论何时何地都是、并且都应该是最受人们重视的问题。

没有了稳定的粮食来源,连饭都吃不饱的话,其他都是空谈。

“公子,庄子上的管事说,今年的谷穗结得可大了,一亩地能多收半石粮。”

一石五十三公斤,半石不过五十来斤。

听上去不多。

但这里的种植技术还处于相当落后的阶段,一亩地粮食总产量不到三石,也就是三百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