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无罪

太子威武 舌下生甘 2458 字 2022-10-13

“当年造大明反的闯营、西营,现在成了大明的中流砥柱,为苦苦支撑大明血洒疆场!当年保卫大明的那些人呢?”朱慈煊冷笑一声,“倒是一个比一个快的剃了头发投降了鞑子,成了建奴的狗。几十年前,闯王揭竿而起没错,错就错在,没有把这些王八蛋消灭干净!闯王如果杀光了他们,哪还有今日的祸患?”

刘、李、王三人尽皆失声,朱慈煊的话实在太过耸人听闻。“本宫知道,朝廷上一直有一些声音,认为是闯王祸乱了天下,才导致甲申之变,导致建奴入关。”朱慈煊再次强调,“但本宫相信,人活在世上,最基本的权利就是生存的权利。大明不给百姓活路,百姓就该起来反抗大明。同样的,鞑子不给我们活路,我们也一样要反抗鞑子。为了求活而造反,又有什么错了?”

“临国公、皖国公,西营也好,忠贞营也罢,在本宫眼中,都是抗击鞑虏、护卫华夏的热血男儿。本宫对你们只有敬重感激之心,绝无半分他念。本宫曾对晋王蜀王说过,大明到了这等地步,若是还不能精诚团结,继续守着门户之见,还有未来么?”朱慈煊郑重道,“本宫向天发誓,凡是为大明、为华夏流血牺牲者,本宫绝不负之!若违此誓,人神共弃之!”

三人齐齐动容,李来亨只觉数年来的委曲求全、担惊受怕一时全涌上心头,这个在战场上出生入死都不皱一下眉头的汉子,竟红了眼睛。天下的读书人都说是闯王作乱才让建奴捡了便宜,闯营坚持抗清,也是想向天下证明,我们造反乱了大明是没错,但我们会抗击鞑子到最后一刻,你们呢?

刘体纯比李来亨要冷静许多,他经历的太多,很清楚重要的不是听别人说什么,而是看别人做什么。朱慈煊今天说的天花乱坠,安知不是只为了让他们安心?“殿下,末将能把殿下今日言语,告知忠贞营众将吗?”

“自无不可。”朱慈煊笑道,“越多人知道越好。”

王启隆又坐不住了,关上门来说话,太子愿意怎么说都行,最多出门了不认。可要是传出去,别人不说,永历都未必认可朱慈煊这一通话,不,是一定不会认可的。

“殿下三思。”王启隆低声道。

“看来王将军是不把忠贞营当自己人了。”李来亨冷哼道。永历治下,农民军与明朝武将出身的将领天然的不合,李来亨能把李定国刘文秀当自己人,却不会把王启隆视作战友。

朱慈煊打圆场道:“王兄只是担心本宫被人非议罢了,对忠贞营绝无成见,临国公勿怪。”岔了一句,朱慈煊再次承诺,“两位自可把本宫今日所说公之于众。本宫的态度很明确,大明有负忠贞营、西营在先,所以,不存在既往不咎的问题,因为闯王等当初造反无错。”他也清楚,不断和李来亨等人说既往不咎,只是在提醒他们曾经反贼的身份。既然如此,干脆说他们造反没错好了,来自后世的他,本就不觉得起义是一件错事。

刘体纯露出满意的笑容,朱慈煊可是当今的太子,未来的大明皇帝。他这番话,无疑给忠贞营赐下了护身符。谁以后再敢拿闯王说事儿,那就是不给朱慈煊面子。未来皇帝的面子,你敢不给吗?

朱慈煊说了这么久,也觉得有点累了。坐下喝了口茶,这才继续道:“差点忘了正事。忠贞营驻守川东,与昆明联络不便,补给也困难。本宫今后要长驻成都,有意在奉节设立一个联络点,诸位有需要的物资,可向奉节派出信使,本宫会尽力筹措;本宫需要诸位出力的时候,也会在奉节告知诸位的下属。二位以为如何?”

刘体纯奇怪道:“殿下有何吩咐,直接下旨即可,何须中转?”他没在乎朱慈煊说的物资,在他看来,成都如今残破不堪,朱慈煊不找他们要东西就不错,怎会有余力提供补给。

朱慈煊笑道:“交换物资,共享情报,制定战略,共同进退,守望相助。”

刘体纯深深的看了朱慈煊一眼,没有说话。李来亨奇道:“这不是内阁的事儿么?”

朱慈煊有点无奈,李来亨憨直是不错,但憨直过了头,也让人头疼。他叹道:“内阁不是在昆明吗?联络不变,鞭长莫及,全靠朝廷居中调度,难免贻误战机。现在是战时,当以临机权变为重,临国公,若兴山事事都需朝廷点头,你还能打仗吗?”

李来亨还想说话,却被刘体纯目光制止。朱慈煊的态度,让刘体纯也暗暗心惊。听他这意思,是要在成都另立中央啊。“孙可望之后,又要再出一个孙可望?”刘体纯腹诽道,永历啊永历,你还真是个苦命天子,你这个儿子,野心不小啊。

“两位若无异议,本宫希望能尽快在奉节看到你们的联络人。”朱慈煊站起身,他觉得来兴山的目的基本已经达到了,“临国公,不请本宫看看你的部将?闯营三堵墙的威名,本宫可是闻之已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