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赵吴共利列传·赵佗传】(下)

国内战事平定,本该是让他们返回咸阳,加封爵位,安养天年的时候,但是这些正处在黄金年龄的宿将们留在南方能够起到更大的作用,黑夫思虑再三,决定让他们发挥更大的历史作用。

得益于龙骨出现后的海船革命,航海技术的发展让船队走的更远。

在这个

时空,镇南将军赵佗开疆拓土的方式不再是大军出击,而是从广州湾和北部湾两地派出船队沿岸探索广袤的南洋。

摄政八年,海南岛纳入夏秦帝国疆域,被黑夫赐名天南郡,最初是用来流放重罪之人及一些犯官家属,后来变成了南洋海军一处重要的补给站。

摄政十一年,赵佗派出第一批由三百艘海船组成的船队在象郡出发,依靠徐福的舆图和之前数年探索船标记的可供停靠的港湾,这支船队沿着大陆边缘前行,一直到越南南部才因风暴而返航。

摄政十三年,第一批船队返航之后,吸取经验教训的赵佗再次派出船队,而这次的船队规模达到五百艘!

第二批船队最远抵达了马六甲海峡,由于海峡另一侧的海路不明,补给不足,舰队指挥官将马六甲海峡作为南洋与西洋分割点,并在当地设立了一处夏秦哨所,此后数百年间,无论夏秦国内遭遇了怎样的危机和动乱,这处哨所与里面的军兵都在尽忠职守的保护着夏秦南洋海疆的边陲。

无数舰船从此向西进入西洋(今印度洋),它们的足迹遍布毗舍亚伽罗(今印度中部)、马杜赖(今印度南部)、波斯湾沿岸与阿曼、红海、东非之角等地。

......

摄政十五年,韩信的部下起兵发动淮南之乱,迅速席卷江淮地区,叛军打着复兴秦室,扫除秦贼的旗号,声势颇大。

当时身处襄阳的赵佗是夏秦南方军队中兵力最多的将帅。

黑夫遣已经是御史中丞的陆贾亲自前往襄阳,劝说有拥兵不前,养寇自重嫌疑的赵佗进军大江以北。(历史上的今年陆贾劝说赵佗归顺汉帝国)

赵佗以领兵虎符调度六郡八万大军东进,以雷霆之势扫荡叛军,期数月,平定淮南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