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六章 金山摆在前而眼不眨

汉旌 尚冠 2176 字 2022-10-07

自相府归来,王连派人将卫弘叫来了司盐校尉府,将自己在相府之内商议的结果告知了他。

显然,卫弘并不能接受这个结果。

好在王连早有所料,给出了卫弘一些可以满足的条件:“不过老夫已经和丞相商议过了,考虑到南中诸郡如今面临南蛮之祸,可以在三处给予便宜行事,一曰募兵,二曰筹粮,三曰战和。”

王连低下眼皮,从桌桉上端起一盏茶水,吹了吹,继续说道:“实际上,只要南中诸郡能尽早输送人力物力到蜀中来,朝廷也不会过度追问南中诸郡的具体事宜。只不过南中诸郡一应事宜,以庲降都督李恢将军的决断为主。”

看着王连悠哉悠哉地喝着茶,听完这番话的卫弘心中早已经是乐开了花。

相府能够如此放权,实际上等同下放了南疆都护府的实权,只不过是名义上并不承认了。

卫弘继续追问着细节:“那选吏、移民、商贸、筑邑、编户、赋税这类细枝末节呢?”

王连抬起眼皮看着卫弘,果然如诸葛丞相所言,卫弘确实是一个想做实事敢做实事的人,却不懂得庙堂之间的避讳。

这些可不是细枝末节,一旦朝廷将这些权柄下放给南中地方,等同于承认南中诸郡裂土自治。

王连虽然洞悉卫弘对南疆一事的全局谋划,却也不能坐视大汉江山生出一个日后不可遏制的隐患。

“老夫早就说了,南中如今乃是庲降都督部和征南先锋军两支军马节制的地方,只要能完成朝廷下达的募兵和筹粮两大要求,一切便宜行事。”

诸葛亮与王连的谋划是,先给予如今的南中诸郡便宜行事的实权,试看成效,若真如卫弘所言,南疆都护府能源源不断地为大汉日后的北定中原供应人力物力,再设置名义上的南疆都护府也不迟。

再者,若是彼时南中诸郡有割据地方、尾大不掉的苗头,再一一收回这些下放的权柄,裁撤南中的军阀势力也为时未晚。

退一万步讲,若是能换来南中诸郡对大汉军事行动的全力支持,只要能够收复汉家旧日十三州全境,哪怕仅仅只是雍凉二地,朝廷也愿意舍弃对南疆地区的直辖统治。

但是如今乾坤未定,汉室衰弱,别说是偌大的南中诸郡了,就是府库中的一锱一铢,王连都要为朝廷算计。

当然,为了安抚住卫弘,王连放下了茶盏说道:“老夫已经交纳了大半司盐校尉府的差事,日后除了当好相府的家以外,就是照料着南中一事。丞相也答应了,会抽调人手独成一部,全局对接南中军政,老夫尚有余力,已经请求丞相接管此部。”

一听这话,卫弘大概是明白了朝廷方面的顾虑,是不想让南中诸郡成为一头没有缰绳牵制的野马。

既然王连这老头成为了朝廷对接南中的话事人,卫弘觉得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客气的:“首先我需要移民,一年以内最少需要三千蜀中工匠进入南中,铁匠、木匠……只要有一技之长的,南中都要。”

得益于大汉治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哪怕是偏僻的乡邑里闾,都生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生产体系。

但三千蜀中工匠,这对如今的蜀中来说,也并不是一个小数字。

正当王连摇头准备再和卫弘还价时,不想却被卫弘抢了先:“我已经在冶金治所找好了大半匠人,只需要朝廷在这方面的放人程序一切从简即可。”

王连一愣,一想到卫弘之前就在冶金治所发家,便了然大悟。

如今随着大汉重新与东吴交好,互派使者往来,续签盟约,东吴也放回来了不少五兵卒,听说孟光的太府就要去了一批,从中得益不少。

如今冶金治所司金中郎将乃是国之大匠蒲元,由张裔一手推荐上来的,从其中帮卫弘要些人手,自然不是太难。

偏偏卫弘提出了这件不算麻烦的事情,让王连皱起眉头,忽然反应了过来,顿时瞪了卫弘这小子一眼。

都到了这个时候了,敢情这小子还怀疑自己会下绊子呢!

心中虽然不满,但王连还是强忍着不快点点头,算是答应卫弘这桩事。

不明白王连为何忽然之间变得沉闷的卫弘,只好从手中拿出一方木盒,递到了王连的面前:“文仪公,此乃小子的一番孝敬,不成敬意,还请收下。”

王连瞥了一眼卫弘手中的木盒子,十分精致小巧,很容易就让人猜测里面盛放着某些价值连城的财物。

听说大汉的军队在南中诸郡的平叛战争中获益不菲,以朱褒为首的牂柯豪强、益州郡的雍氏家族,无数家财都被汉军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