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机器将皮棉压成石头一样硬的时候,机器两边各站的两个人,会很速度的将铁丝弯成一个弓形,将两头穿过机器,穿到对面去。机器两边的其中一人,各穿六根铁丝,铁丝的两头,各有一个巧环。而站在机器前接应铁丝的那个人,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将铁丝的两头给扣在一起,恰到好处的扣在一起。时间到了,机器松开,被压成石头一样硬的皮棉在没有机器的压力下,会突然膨胀,而十二根铁丝已将它牢牢的扎紧,越膨胀,铁丝扣得越牢。

但是,如果铁丝扣不好,当皮棉没有机器压力的时候,突然膨胀,那铁丝会猛的被弹开,弹到站在机器前的人脸上,力度大的惊人,快的惊人。

棉花厂的打包车间,每年都有扣铁丝的工人受伤。更甚者,有一年,有个工人被铁丝弹到眼睛,将一只眼睛弹瞎了。

因为打包车间的扣铁丝技术含量最高,车间马主任将新厂长带到打包机前,停了下来。果不其然,新厂长贾玉轩立即被扣铁丝的精湛技术给吸引了。

轰鸣声中,只见一双玉手,敏捷的抓起六根铁丝,分别弯成弓形,快速的将铁丝的两头穿到打包机的另一边,那架势就像穿针引线一样轻松自如。然后又开始将对面穿过来的六根铁丝的两头给扣起来,动作娴熟,快如闪电,如同织毛衣一样轻松,如同扣纽扣一样容易。

贾玉轩看呆了,他几步上前,弯腰从扣铁丝者的身后拾起一根铁丝,将两头弯到一起,想拭着扣了一下,却发现铁丝的硬度根本就不是他所能控制的。别说扣了,将两头弯在一起都有些吃力。

他又望向那双玉手,这哪里是扣铁丝,简直就是扣纽扣,织毛衣,没想到车间里还有这样的巧妙活儿。

贾玉轩好奇,他站在那双玉手的身后,上下打量,从身板上看,是一个纤瘦的少年,他想看清那少年的面目,便绕到那双玉手的对面,也就是打包机的另一面。

簇陪贾玉轩的几个领导也追随着来到打包机的另一面。

贾玉轩却发现,打包机的这面站着两个大男人,一个是二十来岁的年轻者,一个三十来岁的壮年人,年轻的负责向另一边穿铁丝,年长者负责将对面的那双玉手穿过来的铁丝扣住。

打包机这边站两个工人,而那边却只站一个工人,也就是拥有那双玉手的那个少年,也就是说,那玉手少年一个人等于操作了两个工人的工作,既要把六根铁丝弯成弓形穿到对面,又要扣完从对面穿过来的六根铁丝,并且他还比另一边的两个工人提早完成。

贾玉轩对那双玉手感兴趣了,他从打包机咬合空间望过去,望向拥有那双玉手者的五官,却发现是一个十几岁的俊美少年。

美的令他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