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国事多艰

林思辨不明白卫老头为什么像疯了一样,完全不顾当朝大员间的默契,装装样子给辛焯看就行了。

大家像以前一样,在动手时点到为止,不是挺好的么?

既明确表达出了自己的态度,又能把麻烦全推到上边去。

卢丞相向前走了几步,板着脸说道:“议事就是议事,你们为什么又动起手了,卫、林两位尚书,二位身为朝廷重臣,如此不顾体统,可还讲皇太孙殿下放在眼里?”

卫晋安与林思辨等卢丞相说完后,马上向着辛焯行礼请罪。

不过二人的表情,却出卖了心中的想法,二人明显不觉得自己有什么过错,脸上没有半分羞愧之色。

除了林思辨眼眶乌青弄得表情有些狰狞外,卫晋安倒像是一个打了胜仗的将军,全然没有愧疚之色。

辛焯不知自己的这俩位重臣,在私下里有何仇怨,相比与林思辨来说,卫晋安今天其实做得有些过。

一位当朝尚书,在殿内比武时破了相,估计也是大晋建国以来的头一回。

没办法,今天几位大佬能带的小弟不多,那些能下场拉架的小弟,还在殿外给皇帝守灵。

辛焯自持身份,开始充当起裁判者的角色,板着面孔对卢丞相问道:“不知老丞相如何看待二位尚书互殴的荒唐行径,要是按朝廷以往的规矩,本宫该如何处置两位尚书。”

卢丞相对辛焯欠身道:“按大晋律,殿前失议之罪,可不是什么小罪过。”

辛焯听到这话马上竖起耳朵,以为卢丞相会借机敲打二位尚书。

谁知卢丞相话风一转,平静说道:“但......二位尚书均是朝廷重臣,所议这事又事关大晋兴衰,难免激动了些。还请殿***恤两位尚书的一片为国之心,施以薄惩便是了。不如......罚俸三个月如何?”

辛焯听完不禁在心中暗骂起来,你们这些人果然如同皇爷爷说得一样,官官相卫。

就算辛焯再不通朝政,也知道殿前失议,至少是回家待参的大罪,就算是顾及重臣的颜面,不好推出去打屁股,总得指着鼻子训斥几句吧。

这可倒好,卢丞相给出的建议,不就是有人杀了人后,仅罚酒三杯的处置嘛!

一位当朝尚书三个月的俸禄,放在寻常百姓家,可能是一笔巨款,可是对两位根本不在乎俸禄的尚书大人来说,完全就是在隔靴搔痒。

这就是在鼓励二人下回继续,能动手就别吵吵。

辛焯脸色出奇的难看,但想着剑北关那边可能还有大事尚未处置,便强压心火,忍下了这口窝囊气。

“那就依老丞相所言,本宫顾念两位尚书的忧国之心,对二位尚书的失仪之处,不做过多计较,还望二位尚书以后在动手前,先想着国事,然后再处理私怨,本宫这里是议事的大殿,不是街上卖艺....”

没等辛焯说完,孙喜壮着胆子轻咳了一声,打断了辛焯接下来的话。

孙喜此举实属僭越,不过辛焯还有殿内的百官均没有人指出来。

辛焯的话有些难听,如果说完只会更难听,有些错臣子能犯,但天子也不是不能说,但前提是辛焯得坐上天子的宝座才行。

现在说这些话辛焯不能说,毕竟他还要靠着眼前这些人拥立为帝,否则只要没登基一天,他说话做

事,就要给这些老家伙多留着颜面。

世间的事就是这么怪,很多情况下,人家可以不要脸,但你还不能不给,甚至连说一句都没法说全。

辛焯心里苦,但说不出,只能越过众人对肖华飞喊道:“影龙卫的密报到底准不准,北周人是否已经攻打剑北关,剑北关那边到底能不能守住。”

肖华飞原本在开心的吃瓜,此时被辛焯突然而来的喊声吓了一跳,赶忙收敛脸上的笑意,走出人群回道:“启禀殿下,属下传到兵部的密报,只有寥寥数语,这是受情报传递方式所限,并不是影龙卫在那边的暗探,刻意瞒报边关战事。而且密报也不敢写得太细,万一飞鸽在中途消失,恐有泄密的风险。”

辛焯对肖华飞可没对着老臣时客气,有些急躁的问道:“这个不用你说,你就说到底那边打了没打,好叫朝廷上的各位大人们都听清楚,省着有些人不当回事!如果北周人真入了关,那先帝还要不要归陵,本宫还要不要办登基大典!”

肖华飞对辛焯的斥责不以为意,知道辛焯未必是冲着他来的,当下再次躬身回道:“回殿下,按密报所说,北周人已数次佯攻剑北关,关外敌军约有四万人左右,均是北周王庭的精锐人马,按理说,这些人是难以攻克剑北关,但北周骑兵来去如风,不排除北周皇帝有增兵关外的可能。臣下增仔细看过剑北关的城防应对,军士的兵甲与城防器械均已老旧不堪,若是北周持续增兵,不排除乃朵不花将佯攻变为真攻的可能。”

卫晋安接着肖华飞的话出班说道:“殿下,小肖大人所言,正是老夫的担心之处,北周人自立国之日起,便无时无刻不对中原垂涎觊觎,如今剑北关年久失修,朝廷又将大把银子扔到无用之处,若是异族入关,山河破碎,到时宗庙难存。何轻何重,还望殿下深思。”

林思辨听到卫晋安的话,立马又来了火,不顾脸上的疼痛,咧着嘴斥责道:“姓卫的,你把话说明白!什么叫银子花到没用的地方了?你跟殿下说说,哪笔银子是花错了地方,是给先帝修陵不对,还是给江南修堤不对?难道就你们兵部的事要人命,剩下的事哪件就不要人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