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多尔衮之怒【3k】

回到南明当王爷 鱼窝 1743 字 2022-10-04

只是缺额甚多,不少身居要害衙门的官员都到了南京,若想京师各衙门照常运行,尚需时日。”

多尔衮不悦道“你这里等得,前方的八旗将士可等不得。满官难道就不能干那些汉官干的事情?”

满官还真干不了汉官才能干的事情,满官初到京师城,语言不通,各衙门的章程也不通,办起事来就是两眼抓瞎。要想让各衙门以最快的速度运转起来只有任用原来在职的汉官。

心里虽然这么想,不过也不能这么直接地跟主子说,以免主子不高兴。

“京师的衙门分工较之盛京更为细致,满官还需要一些时日才能适应,最快的办法还是仍用原职官员。”范文程低头说道,“本来很多衙门空缺的职务奴才都找着人了,但是这一纸檄文传入京师之后,很多官员一声招呼都不打,便辞官而去。”

“哦?”多尔衮闻言不禁皱眉问道,“是何檄文?”

范文程拖着丑陋的金钱鼠尾跪伏于地,将一份《大明日报》上呈多尔衮。

多尔衮接过览阅了起来,等到看完《奉天讨奸伐奴檄》,多尔衮强压住内心的怒火,这才没在一众汉人臣工面前失态。

“此檄胜过一万雄兵。”

恼怒归恼怒,多尔衮也不得不承认这纸檄文写的很有水平,直击他们满人的要害。

他们入关之所以这么顺利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打着为友邦为邻邦君主复仇讨贼的旗号,汉人们对他们满人入关才没那么大的抗拒心理。

这纸檄文可以说是直接揭穿了他们的阴谋,那些原本在大清衙门做事的汉官看了这纸檄文后辞职也不足为奇。

多尔衮望着檄文下的署名福监国?明朝的宗藩们也不全都是废物嘛。

“这福监国倒是令本王刮目相看,能写出这等檄文,还能送到本王面前,这个福监国不简单。”多尔衮放下报纸。

“若是此檄文出自福监国朱由崧之手,倒没什么可怕的。福监国虽为监国,但前明党争不断,福监国乃是武人扶上监国之位,手上没有兵权,根基很浅,就算他有雄才大略,也难以施展。”范文程显然对南明的政局更加了解。

“福监国乃是福藩之后,江南说到底不全是朱家的天下,东林党才是江南的半边天。奴才听说东林党人心向潞藩,福监国能得以上位,乃是左良玉与闽藩为其出力,以雷霆之势,用朱由崧上位。”

福藩能够在东林党人汇聚的江南监国,这倒是让范文程感到有些意外。不过从细作那里得知福王朱由崧是靠着武人的支持才登上监国之位时,范文程这才恍然大悟。正所谓笔杆子不如枪杆子,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东林人虽然在江南影响力如日中天,但他们终究是文人,手中无兵。

“先生的意思是此檄文并非出自福藩之手?”多尔衮听出来范文程话茬里的弦外之音,遂而问道,“依先生所见,此檄文出自何人之手。”

“根据江南密探传回来的情报,《大明日报》乃是闽藩所创,奴才判断此檄文应当是出自闽藩之手,只是假借福监国之名。”范文程说出了他的担忧。

“依前明之制,藩王不得掌兵,而今闽藩手握重兵,且不贪恋监国之位,不自己监国而扶朱由崧监国,可见其非贪恋权柄的短视之辈,此子非等闲之徒,主子须得留心才是。”

多尔衮点点头,他也从探子那里得到了关于闽藩的情报。他已经开始留意这个闽藩,南明此番北伐收复山东、河南,也是这个闽藩一力促成,这样的人物是应该重视。

不过相比只有几千兵力的闽藩,多尔衮还是认为目前他们大清最大的敌人还是手里有几十万雄兵的李自成。

当务之急还是先解决李自成,至于闽藩的那区区几千闽王兵,以他们八旗劲旅之军力,要剿灭也不难。凡事都有个轻重缓急,这个闽藩且让他先蹦跶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