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而廖海平今天的心气又格外和顺,和顺到他愿意花上那么三两句话,说一说自己的了解。

廖老爷子还在世时,有一年过八十大寿。

家里摆了流水席,请来京师最有名的角儿作喜。姨娘们爱听热闹,就请白玉兰唱的《玉堂春》这部戏。

白玉兰扮演戏中的名妓苏三,一把嗓子珠圆玉润,高腔挑的也美。尤其是唱到“满面春风下堂转,不见三郎为那般”这段西皮流水板时,如泣如诉,字字珠玑,几乎叫台下人落泪了。

“不过她命不大好,演出完这场后一个月,就退隐了。”

廖海平本意是讲到这里,就差不多该结束了。但姜素莹急着追问:“为什么?”

——因为白玉兰这人入戏太深,后来竟和戏里的名妓一样,爱上了一个落魄举子。

只可惜“救风尘”这戏码和书里演的不一样。

举子后来非但没有娶她,反倒把她的家财骗尽。白玉兰伤心欲绝,一把嗓子哭哑,再唱不了戏,便从此退隐江湖了。

姜素莹听了这么一出悲剧,深深的叹起气来:“二爷听说过大仲马的《茶花女》么?La dame aux camélias。”

廖海平没听过。

于是姜素莹道:“怕是法国版的白玉兰了。”

廖海平等她细说,姜素莹却不肯继续解释。她拿出一把干净勺子,分起新上的奶油浓汤来:“二爷,这汤好喝极了,你也尝一尝罢。”

这么一岔,话题便过去了。

姜素莹其实是在叹那一点爱情的真谛。

——古今中外的男人,好像都特别贪图不一样的欢喜。无论是逼良为娼、还是劝妓子从良,大抵都是觉得毁灭或者拯救一个温顺的灵魂,特别能显示出他们的英雄气概。

怕就怕女人也跟着一起糊涂,一起屈服。

白玉兰和茶花女就是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