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4章 奥德河口自由的沃林城

当罗斯军三年前远征丹麦,与众多的丹麦领主交谈,留里克并未从他们听说过“吕根岛”这个词,与会也没有吕根岛贵族。

但那个岛是存在的,在南波罗的海也当有自己的影响力。留里克知道它的存在,正是来自于对施特拉尔松德的基本了解——那是一座重要的汉萨城市。

“是吕根岛势力吗?我管你是什么人。若是丹麦势力最好,这样我就该平静通过。要是胆敢阻挠我,毁了你们。”

留里克虽不想再在行军路上打仗,若是某个势力做了拦路虎,罗斯不惜浪费时间将之打服。毕竟集结大军远征也挺不容易的,现在的不服者直接打服,省得未来反受其乱。

全军又是在海岸上休息一晚,现在夜间也是天气晴朗,海军又照例恢复了渔火夜捕。

倘若附近有丹麦渔船,他们曾见识过罗斯人的捕鱼招募,个别聪明人开始有样学样以求捞到更多肥厚的鲱鱼。毕竟小小鲱鱼接近五分之一是油脂,这对捕鱼为生的人们挨过今冬至关重要。

只要是丹麦势力,当他们见到海面突然出现大量光点,就该估测是罗斯人的“捕鱼大军”来了。

在全新的历史时期,大量的丹麦人干脆冲向莱茵河口的新定居点,被焚毁的杜里斯特港以另一种面貌重生,而其规模变得更大,那是更温暖、物产更丰富的海域,去那里过冬不啻为好选择。

拜雨后澄澈的空气所赐,即便是夜里,吃了大量鱼肝而夜视极佳的人也能看到三十海里外的明显光点,何况罗斯海军做的渔火规模很大,它的存在不得不使得一些人轻松看到又保持紧张。

罗斯军正冲向奥德河口,这里的确盘踞着一个势力——一个颇为奇怪的势力。

夜里,渔村忙着清点今日的收获,他们还要把小船推上岸以免海潮侵蚀。

渔村的名字叫做Dziwna济夫纳。

事发突然,那些忙着补网、搓麻绳、剖鱼做鱼干的人们纷纷走出滨海木屋,他们站在沙滩上向东北方向远眺,不由得为眼前景象大吃一惊。

不过,他们虽为渔民并非对很多大事一无所知。

一个渔村能嚣张得滨海而建,而不必担忧来自丹麦的各路海盗偷袭,自有其独到的生存秘方。

村庄首领浑身颤抖,他完全知道那是什么。

正当大家就海面奇怪景象议论纷纷时,村长以本地的斯拉夫语怒喝一声:“都别嚷嚷了。我们快去沃林,告诉老大罗斯人来了!”

于是,渔村连夜展开行动,划着长船极为平静的水道逆行……

他们的确搞到了一艘正儿八经的丹麦风格长船。

在这个时代,奥德河注入大海之前,要首先面对一片泻湖。

千年来的泥沙堆积在河口造就两个极其扭曲的大岛,从而形成三个入海水道。

这些水道有大有小,济夫纳村所在的水道不但是最东的一个,也是最狭窄的一个,即便如此它也有百米宽。

之所以此地形成泻湖就在于地势太平,海波携带的沙石与奥德河的泥沙不断淤积,两座河口之岛仍在缓慢扩大。

却说三年前的大战,罗斯军队在丹麦世界打出赫赫威名。有的丹麦家庭举家东进,抵达新罗斯堡后就决定做罗斯人。更有商人往来两地,有关罗斯海军强大、一艘如山般的巨舰正在建造的事不胫而走。

丹麦商人探访别的地域,也将自己获悉的消息不断透露给当地人。

济夫纳村所在的沃林势力,就是本地区一个很拧巴的存在,直到现在她仍能独善其身,却始终敞开胸怀欢迎各路和平商人的进驻。该势力的开放态度一直吸引着一批丹麦商人客居,五花八门的消息也就在沃林城传播开了。

这样,沃林人推举的大首领可以足不出户就做到洞悉波罗的海全域大事。

即便是繁荣的港口,到了夜里也该封港休息,本地人与所有客居者都该老实睡大觉。

今夜并不太平呐!

一支小型船队在东部水道举着火把拼命划船,他们闯入沃林港城随便找个地方将船停下,再淌着泻湖之水气喘吁吁得上了岸,鬼鬼祟祟的样子很快就被巡逻者察觉并抓获。

那是全体沃林人雇佣的丹麦佣兵,并由沃林首领亲自为之授权。这些丹麦战士拿着本地人给的佣金过日子,以武力保护自由的沃林城之安全,尤其是管理他们的客居丹麦同族,出面打击任何的海盗行为。

而这就是为什么济夫纳村可以堂而皇之得在海岸线建设渔村。

所谓海盗就是以丹麦人为主,丹麦渔民在一些时候可以突然露出獠牙发动海盗行为。但海盗也是看人下菜碟,沃林城里充斥着多个丹麦系部落的势力,部分兄弟还在这里打工,甚至长期客居,虽无形成大型的丹麦社区,至少也是和这里的斯拉夫居民一唱一和,通婚也不稀奇。

所以若是沃林城被某个丹麦领主蓄意破坏,就伤害了其他领主们的利益。

而且在沃林讨得便宜的丹麦人会自发得扞卫这里,可容不得别人对此地下黑手。

这就是沃林居民的聪明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