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页

皇帝都已经三十岁了,依旧没有娶亲的打算,是否有些太迟了。

她虽然通过自己的方式确认皇帝确实对幼女并没有特殊的嗜好,但很忧虑自己这一生的桃花是否给皇帝带来了过于深重的影响,以至于他完全没有成婚的打算,独身至今。

“阿娘三十岁的时候你都能协助太上皇主政了,你妹妹还时常去东宫寻你,”太后在万寿那一日清晨叫人请圣上到了长信宫,亲自给他下了一碗面,据说面粉是太上皇磨的:“我虽然不问政了,但瞧你一个人孤单,总觉得有几分不放心。”

皇帝今日还没换正式开宴时的礼服,他坐在长信宫的桌前,看见为了下厨而打扮简洁的郑太后和不远处假装看书逗弄鹦鹉的太上皇,其实不免也有些羡慕,“阿娘,今天是您受难的日子,倒教儿子坐享其成。”

“到什么时候,皇帝在我眼里也是孩子,我还是愿意下厨的,”郑太后见圣上避开她的话,但也温柔一笑,“但愿我的元柏到六十岁也能吃上阿娘做的面,那是元柏的福气,也是阿娘的福气。”

“可朕不想磨麦子磨到八十岁,”太上皇瞧她欢庆的日子似乎涌动出些伤感,不免打趣太后:“朕同你阿娘在诸暨有一片地,她只负责每隔一月半月浇一次水。”

“三郎这几年不也是拢共磨了三袋面,五十步笑百步,”太后那仍旧美丽的面容微微透出些红来,她被当着儿子的面说得很不好意思,理直气壮啐他道:“我是去玩的,不是做农活去的,不是总陪着你垂钓做渔婆子么?”

太上皇觉出她的气恼,察觉到这个时候与她置气太多不好收场,于是轻笑着道了一句:“那也是最美的渔婆子了。”便出去练拳脚了。

每年御膳房都会为皇帝进鸡汤银丝面,虽说做出来的银丝面比太后这份更坚韧细长,但圣上却难得用得这样喜欢。

他望着自己的母亲和窗外实际上的继父,他们恩爱吵闹,风风雨雨了半生,到最后依旧能相携终老,这样的静谧惬意,比之宫闱的荣华又别是一种风味人生。

郑太后其实很想叫太上皇来问一问皇帝在立后纳妃问题上的态度,但总疑心她的三郎会借机笑话孩子,便自己来了。

“皇帝,真没有哪个喜欢的姑娘么?”她含蓄问道:“其实太上皇当年在位时,偶尔也会有臣子敬献美色。”

言外之意,他做皇帝,总不至于朝堂清澈如水,连个能进献女色的奸佞小人都没有罢?

“前些年几位相公担心,还有老师和姑姑们也引荐了几位佳人,”皇帝总免不了会被人送美人,他并不隐去这些,只是轻松道:“不过她们的去处和太上皇时也没什么差别,儿子遵从旧例,也懒得改了。”

皇帝说的姑姑们是中宗皇帝的姊妹,那些大长公主们虽然没有溧阳长公主当年的野望,但很关心兄长唯二儿子的后嗣问题。

“都指出去了,便没有一个喜欢的么?”太后含笑无奈:“太上皇是心有所属,故而如此,皇帝呢,你呀,你是一窍不通!”

郑太后等他吃完才道:“那个杨寿的孙女呢,你指给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