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够支撑百万流民半年的了。”

一群官员笑着点头,托这几十年风调雨顺的福,关中粮仓遍地,虽然比不上杨轩感和高颖手中的六大粮仓,但是胜在数量多,全部加起来,也不是个小数目,足够负担关中的消耗了。

“虽然有些在商号的手中,但起码七成,是官仓。”刘文静毫不犹豫的剔除了商号手中的粮仓,七成的粮食,也足够支撑四个月了,算算时间,已经过了秋收,粮食立刻就有进账,再从外地购买一些,肯定可以解决目前的粮食危机。而且,各个门阀手中的粮食也会有这个数量,未来的七八个月内,粮食绝不是问题。

“与其说是粮食危机,不如说是人口危机。”苏威道,人少没关系,人多就是大毛病,想要天下大治,就必须人口稀少,最好十不存一,然后天下就大治了。

几个年轻的门阀子弟官员扫了一眼苏威,嘴角露出了冷笑,苏威果然无耻,竟然剽窃杨恕和高颖的言论。关中虽然距离洛阳远了些,但关中门阀的触角早已深入洛阳朝廷,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个残酷的毫无人性的结论是谁做出来的呢。

“未必。”李孝恭看了一眼李建成,出列说道:“有人口,才能征兵,有了军队,我们才能统一天下。”

李建成微笑着点头,大殿中一群官员看着脸色发白的苏威,觉得所谓佞臣苏威,也不过如此嘛,竟然脸色都不会看,公然反对李建成拿流民当基础,和胡雪亭拼宗教疯子的伟大计划。

“不过尔尔。”更有年轻的门阀子弟低声笑道,苏威简直是毫无见识。

天下百万流民尽数挤入关中,长安首当其冲,至少要迎接五十万流民,就只有苏威知道会出人口过多的危机,其他人不知道?稍微有点当官经历的,就知道一向缺粮食的长安,会面临治安和粮食两大问题,早已做好了准备,哪里需要苏威现在来提。

“怪不得苏威的,他这是第一次出席朝会。”有官员低声笑着,苏威投靠李建成的时间有些晚,时机也是很狗血,用投靠有些不妥当,用投降更贴近些。一个没有人品,临危变节的人,就算在大随朝的官位再高,又有什么用?李建成怎么都不可能把他当做可以依靠的心腹的。

苏威到了长安之后,李建成就把他打发到了工部做尚书,堂堂大周朝第一个工部尚书,官位总比以前在大随的时候高吧,也没亏待了他是不是?千金买马骨而已,也没指望苏威做些什么。苏威也很是识趣,一门心思的就在长安修建道路,修补城墙,其余什么都不管,一直扎根在工地,上朝都不上。李建成等人自然是非常的高兴,连续嘉奖了几次,却也没有让他会朝廷议政的意思。

这被大众认可的,算是非常勤奋的“尸位素餐”的大周工部尚书苏威,对闹闹腾腾的“仁义无双李建成”知之甚少,也就和街头大妈一个消息渠道,完全不知道朝廷早已讨论了多次具体的应对方案。

“不知道,不是借口啊。”有官员鄙夷的道,苏威没有参加朝会,就以为别人想不到这么简单地问题,然后以为很有见地的提出来,这根本是没脑子。

“苏爱卿忙于公务,不知道朕和诸位爱卿已经有了万全的计划。”李建成微笑着道。

“微臣不知,还请圣上解惑。”苏威恭恭敬敬的道。一群官员看着李建成的嘴角露出微笑,心中怒骂,该死的苏威,哪里是愚蠢或者不过尔尔,根本是故意找机会拍李建成的马屁!

李建成想出模仿胡雪亭,建立宗教,对抗天下的伟大计划,那是超级的了不起,每次提起,都笑得嘴角翘起,但这种得意的事情不能逢人就说啊,大殿中的大臣个个都知道,他又向谁去吹嘘?苏威给李建成一个装逼的机会,李建成怎么会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