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薄继续边写边吟:“……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周围的百姓大声欢呼,热血!激情!就该如此!

几个衣冠楚楚的人脸色大变,麻痹!不是文盲装逼,是反诗!

他们互相看了一眼,只觉刚才能够克制冲动,真的是祖坟冒青烟啊。毫不犹豫的转身快步离开。

王薄和百姓们沉浸在伟大的诗歌当中,丝毫没有注意到有人走开。

王薄悠悠的放下毛笔,对着太阳,只觉刺眼的阳光当中,有一股奇异的力量充沛着他的身体。周围的百姓崇拜的看着会写诗歌的文曲星知世郎王薄,丝毫不敢打搅他的诗兴。

良久,王薄傲然笑着,拿起毛笔,挥笔道:“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好诗!好诗!”周围的百姓大声的叫,去辽东死了,还不如就在山东老家死了,又有什么区别,官府的衙役老爷也是有眼睛有鼻子的,肯定没有那些像魔鬼一样的高句丽人厉害,打不过高句丽人,还打不过衙役老爷吗?

“真情实感啊!”有百姓含泪点头,写出了心声。

王薄再次动笔,在诗词的前头加了一个诗名,《无向辽东浪死歌》,大笑声中掷笔于地,负手而立,仰望太阳。

周围,百姓们大声的吟唱着《无向辽东浪死歌》,越来越多的人聚集过来,大声的喝彩和传唱。要为了不认识的人,跑到辽东去死,那不如反了,就死在这里。

王薄听着越来越嘹亮的吟唱,傲然而笑,今日功成名就,看天下谁敢再小觑了邹平县知世郎,不,是小觑了齐郡知世郎,不,是山东知世郎王薄!

“吾当名扬天下,无数英雄豪杰慕名来投。”王薄看穿了未来,他将会从此开启帝王之业。他没有看写着诗词的纸张,心里却回想着每一个字,得意无比。每个字的间距都一样,整齐的很,最重要的是,最后添上的诗词名字和整首诗词的距离保持的刚刚好,完美无瑕。

“这世上,也就只有王某,才能预先留下了间距写题名啊。”王薄傲然想着,这就是才华。

人群中,有后来的人大声的问着:“这么好的诗歌,是谁写的?”

“当然是知世郎王薄!”同样是后来的人,有人眼尖,看到了王薄,立刻猜到了是谁才高八斗,又接地气。

“果然是知世郎啊。”其余人大声的赞叹,这里人多,没注意看到负手潇洒而立的知世郎。

王薄沉默了,麻痹!忘记这首绝世诗歌上没有写名字了。那些诗歌传唱于世,洛阳纸贵的大诗人,比如薛道恒,杨恕,杨広,是怎么让别人知道诗歌是他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