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页

谢安双一手摩挲着茶杯,漫不经心地说:“关大人日日想着让孤给他的好儿子一星半点的官职,这不是正好么。”

厉商疏皱着眉反驳:“可是陛下,关家世子为人放荡,贪财好色,臣以为其不能胜任监工之职。”

谢安双不甚在意:“那不是还有龚侍郎与叶尚书看着么。这些小事就不必再同孤禀报了,孤的时间可不是用来听你们告状的。”

厉商疏还想再说,旁侧的邢温书却稍稍往前了一小步,开口道:“启禀陛下,臣也以为此事或许还应再行商议。陛下兴建京郊园林之事本就颇受百姓非议,若是于监工一事再出争端,恐怕对陛下也十分不利。”

“人生在世本就应当及时行乐,争端与否与孤何干?”

谢安双不屑地嗤笑一下,“孤既将此事交于龚侍郎主管,便由龚侍郎全权决定便是,不必再多言。孤乏了,若无他事便下去罢。”

说完,他自己先站起身往内室走去,挥手让福源送他们离开。

厉商疏只得无奈告退,但直到离开长安殿,神色中仍是不服气。

邢温书一路陪着他走出去,温和宽慰:“厉伯伯莫生气,陛下或许也有陛下的想法。”

厉商疏愤然道:“那小皇帝能有什么想法?不过是听信了那些个谗言,只知享乐,不顾社稷百姓。”

“厉伯伯慎言。”邢温书提醒一句,继续道,“晚辈还是觉得陛下本心不坏,只是从未接触过朝政,缺乏治国理政的思维与想法。”

厉商疏不以为然:“小皇帝登基也有两年了,皇子时期在宫中必然也没少与以前的几位殿下接触。那几位殿下多少都有些朝堂人脉,小皇帝就是没吃过猪肉,也该见过猪跑了吧?”

说到这里,厉商疏神情更为不满:“再者,不论小皇帝曾经遭遇如何,如今年纪几何,只要坐上了那个位置便意味着要担起江山的重担。江山不是黄口小儿的家家酒,稍有不慎要牵连的可是无数百姓的生计啊!”

邢温书听得出厉商疏是真心实意为百姓为北朝担忧,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

他回身看了眼逐渐离开视野的长安殿,脑海中又回想起前世谢安双坚定地走进被熊熊烈火点燃的长安殿的模样。

从年幼懵懂时,他的爹娘、兄姊就一直告诉他,他们家底殷实,他可以不用变得多优秀,但不论日后是从官、从军、从商亦或是从农,都不能忘记他是北朝的子民。

身为北朝人,就应当时时刻刻为北朝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