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回到营地的陈明楷正在中军大帐,听各位将军汇报清点人数和伤亡情况,这时派出去打探军情的斥候来报,称谢伯恩手下主力部队四万多人早已趁我方不注意时顺利渡过宁安河,刚刚在余河口乘竹排假装渡河的敌军其实只有数千人。

众将领听了气愤不已,纷纷表示愿意领兵前去截断这四万敌军,斩下谢伯恩的头颅为大将军齐庸报仇雪恨。

陈明楷听了禀告,只说了一句“知道了”,便让那斥候退下了。

他凝神望着众将领,沉声道:“此一役我军大败而归,痛失主将,损失惨重,若在这时派兵去拦截,不正是已彼军之逸待我军之劳吗?倘若再败,致使损兵折将,谁来担责?”

众将听了,皆默然不语。

陈明楷又道:“我军主帅战死,谢伯恩的军队已经渡河,我需立即将此役战况上奏朝廷,一切还得请圣上决断。诸位若是无事,便请退下吧。”

宁安河一役,宋仝只带领区区数百兵成功冲入敌阵,于十万军中斩杀敌军主帅齐庸,将敌军打得落荒而逃,顺利掩护己方主力渡河,成功甩开了朝廷大军的围追堵截,。

其威武勇猛之名,军功显赫,可谓一战成名,天下无人不知。

战后论功行赏,谢伯恩不吝赏赐,封宋仝为三品怀远将军,赏黄金百两,并将自己珍藏的一把宝弓赠送给他。宋仝手下的众位兄弟们亦各有赐封,且宋仝所领兵士由五百人增至三千人,谢伯恩亲封为“宋家军”。

渡过宁安河,谢伯恩的军队迅速占领淮留城,以此为驻地,整顿休息。

第七十九章 淮留

半个月过后, 齐、湘、代、章等诸藩王带领队伍与荣安郡王谢伯恩会合,“靖难之师”的队伍很快壮大至十万之众。

此后“靖难之师”与朝廷军连续交战几场,双方各有胜负, 伤亡人数和战事规模皆没有宁安河一役大。数战之后,谢伯恩的军队占领了半个宣州,朝廷军则退守至宣州北部。

正值寒冬季节,冷风萧瑟,因冬日雨雪连绵, 行军不便, 战事暂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