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长安不见月 青衣呀 854 字 3个月前

“喜欢就上教坊好好学,来日与朕对阵。”

“嗯!”

阿柔娇滴滴的点头,很不服气地掠了眼与圣人比肩端坐,神色平静的杨玉。

到这时候,韦坚才躬身上,指挥内侍们流水样端上几百件纯白骨瓷小碟子,进献到圣人眼前。

巴掌大的三角碟子,搁在楠木雕花的长方托盘里,一碟碟都是诸郡县出产的轻省物件,小如针头线脑,或是水果鱼干,或是笔墨,或是药材,或是米粮,或是珊瑚……

每样只取掌中一点,灵光乍现般一闪而逝。

每走一样,韦坚便以他那沉稳平实得略显干瘪的声音报出产地及名称,听得众人目不暇接,就连对政务毫无兴致的杨玉,也被他的工整严谨撩拨起好奇心,频频发问。

令人惊讶的是,她那些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问题,竟丝毫难不倒成竹在胸的韦坚,只听他娓娓来,就把每样东西种植的难处,或是运输的要点,或是难以想象的妙用,或是在南在北价格的差异,或是域外番邦没见识过的神奇,都描摹的淋漓尽致。

一刻钟还叽叽喳喳的小娘子们简直开了眼,一百多双眼睛注视在韦坚脸上,不止一个人心里想,哎呀,瞧韦郎官闷不吭声、貌不惊人,竟生了一根比相爷还玲珑的舌头,讲这样枯燥的事情都能妙语生花。

一时物资展现完毕,李隆基意犹未尽,先向随侍在侧的杨慎矜笑。

“韦坚的财技不输于卿啊!卿擅核对账目,校正数字,又能分门别类、理顺流程。而韦坚尤其能促进贸易,拓展税源,乃是从根本上充实国库。”

韦坚目前执掌的陕郡太守之职,正是是从杨慎矜手上接任,两人又都是从财税上起家,圣人这样说,仿佛二人差相仿佛,齐头并重,然真正懂得税赋律法之人一听即明,圣人真正褒奖的是韦坚。

杨慎矜讪讪地将手笼进袖子里告罪。

“臣,忝列户部侍郎久矣,不能如韦郎官般从根节上解决问题,实在有愧。”